低肉望社会・三|弹性素食成发达国家趋势 植物肉销售每月翻倍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近年工业化肉类食品常被诟病,导致草原牧地逐渐消失、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和威胁生物多样性。愈来愈多国家鼓励民众“少吃肉”和“无肉”饮食,既对地球好,对国民健康亦好。在环保与健康两大风潮带动下,愿意“弹性素食”的人也愈来愈多。
但不能否认,油香汁美的肉食菜式的确是各方食客难以抗拒的美味。一旦忍不住想吃肉,但同时亦想恪守“无肉”饮食,那怎么办呢?近年,各家植物肉产品大行其道,正是迎合这类顾客应运而生的潮流趋势。
此为【低肉望社会】专题报道之三

承上篇:低肉望社会・一|全球粮食危机非危言耸听 反思“替代肉”未来低肉望社会・二|新加坡破天荒开放培植肉市场 为肉类写下新定义

除了为粮食危机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外,“替代肉”的出现,尤其现已技术成熟的植物肉,在消费市场的主要招徕对象,其实就是在发达国家生活的“弹性素食者”(flexitarian)。

国际学术期刊《Public Health Nutrition》的论文指出,约三分之二美国人正减少吃肉,当中又以红肉和加工肉类(如烟肉、火腿、香肠等)为主。市场调查机构尼尔森(Nielsen)在2017年的统计调查指出,全美国约3%人口自称为纯素食者(vegan),约6%人自称为进食蛋和奶的素食者(vegetarian)。

出于健康、环保、动物权益等原因,不少人开始愿意调整饮食习惯,逐渐减少吃肉,或者选择一些没有肉类成份的植物肉。(Getty)

英国国家社会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ocial Research)的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接近三成英国人“正在逐渐减少吃肉”,当中接近六成人指是出于健康原因,其他因素还有节省开支、关注动物权益、关注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等。

再看一看欧洲的例子,在“无猪不欢”的德国,当地的猪肉进食量近年大幅减少。市场调查公司Mintel一项调查显示,德国有约7%人自称为素食者。更甚的是,16至24岁年龄层当中有15%自称素食者,比例相当高。

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欧洲第一间纯素连锁超级市场Veganz在去年底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现今约有22.9%欧洲人符合“弹性素食者”的定义,观乎个别欧洲国家,奥地利、德国和葡萄牙拥有最多“弹性素食者”,分别占整体国民人口的31.8%、30%和28.6%,受访者选择“弹性素食”的主要考虑因素为追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位于德国柏林的纯素连锁超级市场Veganz,一位顾客正在选购素食食品。(Getty)

弹性素食者的福音? 植物肉销售翻倍

当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确保身体吸收足够营养后,便会开始关注与饮食习惯相关的健康问题。发达国家愈来愈多人选择少吃肉,甚至茹素,就是因为担心吃肉对身体带来负面影响。当然,也有些人是因为动物权益、环保等因素而减少吃肉。

“替代肉”可以满足因健康、环保等理由而减少吃肉的人士或“弹性素食者”的需要。若消费者希望在日常餐单中适量地以素食取代肉食,或难以全面摒弃肉食需求,可以选择口感和味道都与普通肉相近的“替代肉”。

近年在大型超级市场,植物肉已成为必备的肉类产品之一,虽然其价格仍然偏贵,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愈来愈高,这也反映了“替代肉”面对“弹性素食者”消费者群体的策略恰到好处。

不计现今仍未广泛投入大众市场的培植肉,植物肉的全球销售量近年来有明显增长,其中又以美国市场尤为显著。

(香港01制图)

尼尔森在2020年的数据显示,植物肉产品每月销量几乎都比前一个月翻了一倍,其中在3月份,植物肉销售量同比上升了231%。

美国调查机构The Good Food Institute分析市场数据后指出,去年3月21日起的一周,植物肉销售量录得高达454%的同比升幅。当中固然与疫情导致鲜肉制品短缺有关,但这亦反映了植物肉产品经过新冠肺炎一役后,成功打进大众市场。

无论是在新兴国家市场为了应对粮食危机而未雨绸缪,或是出于发达国家民众“为自己,为地球”的身心健康考虑,都促使外界认真思考“替代肉”的必要性和急切性。

(香港01制图)

随着生物食品科技和自动化生产技术愈趋成熟,植物肉已成为大众商品,亦期待培植肉在不久将来进入量产及商业化销售阶段。届时当“替代肉”成为普罗大众餐桌上的“常客”,会否为下一代的“肉”带来新的定义?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53期《香港01》周报(2021年2月22日)《走进低“肉”望社会》。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53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香港需要怎样的财政司司长?

骆惠宁新春讲话 “变与不变”深意,港人听懂多少?

终审法院拒允国安嫌犯保释 黎智英保释案的标志性意义

走进低“肉”望社会

茫然人生的灯塔?矽谷精英迷上古希腊斯多噶哲学

退休教师悉心营造 浪猫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