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示威】被利用的《圣经》 宗教如何形塑美国的奴隶制度
美国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引燃全美怒火,不过民众除了抗议警察暴力与种族歧视外,还开始清算历史上的奴隶主和争议性政治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公共纪念物。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便提案呼吁要将美国国会大厦里11尊美利坚联盟国人物的雕像全部拆除。
种族歧视可说是美国深根蒂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导致美国白人歧视非裔的原因,或许可以从基督宗教里找到答案。
新教如何催生资本主义
基督宗教对于以移民为主的美国社会来说影响深远,其中,宗教改革后所产生的新教,几乎是美国精神文化支柱。14世纪,欧洲爆发席卷全欧的“黑死病”,疫情过后教会为补充人手、扩充财源,浮滥的增补教士与贩卖赎罪券、圣职,造成教会内部严重的贪腐之风。
到了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司铎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有鉴于上述歪风,遂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主张“因信称义”,指一个人能获得拯救,是由于神的恩典,仅凭借信仰耶稣基督就能得救,并非依靠个人的善行或单单依靠教会,排除其他经典而把《圣经》奉为唯一权威。
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Jean Calvin,1509-1564年)在马丁・路德基础上,强调“预选说”与“独作说”。认为上帝早已择定天选之人,这些人将在死后上天堂永生,而其他人则会下地狱,且只有上帝有能力拯救人,而人们自身无法有任何作为。
要如何在俗世证明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呢?加尔文鼓励教会人士从事商业与参加政治活动,且从经济活动赚取更多金钱,在世俗中的成功,代表这是受上帝眷顾之人;在世俗中愈成功,象征愈蒙福,愈有可能是“上帝的选民”,以此荣耀上帝。因此在多数信仰新教的地区,其商业经济都相当发达。加尔文的观点普遍为新教宗派吸收。
新教与经济活动之结合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德国社会学者韦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1864-1920年)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由于新教将信仰、道德观与职业、金钱挂勾,而催生出资本主义。基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使资本极大化的逻辑,并结合了基督宗教极大的传教热情,进一步让基督徒自带优越感地为了商业经济利益向外扩张、殖民。
被利用的《圣经》 合理化的压迫
一批要求清除英国圣公会(英国国教派)内保有罗马公教会仪式的改革派新教徒—清教徒,于1620年来到北美后,就是依靠《圣经》及其宗教信仰与渡过艰辛的移民岁月。清教徒坚信,他们所面临的一切宗教或世俗问题都能在《圣经》里找到解答,上帝的话语能够引导他们,因此《圣经》成为清教徒的生活宪章与行为准则。
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移居北美的清教徒,成功克服了当地疾病与原住民印地安人的侵扰,身为“上帝的选民”认同感更加强烈,并把北美洲视为上帝恩赐的“新迦南”(迦南地为上帝应许亚伯拉罕子孙后代之福地)。于是这批清教徒在北美13州殖民地落地生根后,为加快速度把“新大陆”打造成荣耀上帝的乐园,他们发现了来自非洲便宜的劳动力-黑人,并畜养为奴(黑奴),压榨黑奴的剩余价值就成为北美殖民地非常普遍的现象。
宗教信仰带来的“天选观”,让北美白人自觉高人一等,成为拥奴派最强而有力的论点。1701年,时任麻州殖民地法官萨芬(John Saffin,1626-1710年),直接以基督教观念强调奴隶制度的正当性,表示《圣经》认可蓄奴的行为,先知亚伯拉罕就有畜养奴隶,“效仿亚伯拉罕的蓄奴行为,就代表毫无保留接受祂的信仰”。当地清教徒牧师Cotton Mather(1663-1728年)亦称,黑奴与印地安人皆是上帝恩赐给祂所拣选子民的珍贵礼物,强调黑奴即使受洗,也不会改变其奴隶身份,所以不会对奴隶主造成损失。更有奴隶主认为:“非洲黑人并非完整的人类,他们天性驽钝,文明落后,既无法领略基督教教义,而基督教的力量也无法改变他们,所以他们为人类主流文明所主宰,这是历史的必然,势所难免”。
天选之地的观念可说深入到美国的骨髓里,如美国第三任总统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年),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上帝曾把我们的先辈当作旧世界的选民,引导他们离开故土,把他们安置在一片到处充满着生活所需物质和舒适条件的土地上”。
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年),在其著作《白外套》(White-Jacket)写道:“我们美国人是特殊的上帝选民,是我们时代的以色列人;我们驾驶着世界自由的方舟”,梅尔维尔这段话把美国白人自命不凡的种族优越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殖民者实际的开垦经验与宗教人士对于《圣经》的解释影响下,殖民地人民对于奴隶制度的合理性、正当性与实用性也早已深深认同。尽管美国独立战争时提倡自由平等,激发了部分民众反对奴隶制的声浪,进而带动建国初期时北方各州开始有连串释放奴隶的行为,但这一切行动并没有破除北美殖民地人们心中坚不可摧的 “天选观念”,使美国在建国后社会仍长期以支持奴隶制为主流。
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结束后,美国国会于1865年通过美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Amendment XIII),宣布废除奴隶制;20世纪中叶,美国最高法院亦以一系列的判决,从法律上宣吿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但那从 “上帝选民”衍生而出的高姿态,依然深植于部分美国民众的心中。《独立宣言》中“人皆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还有待人们继续的努力方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