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变天周末:戳破智利与阿根廷“拉美模范”的幻象?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智利和阿根廷这两个经济实力最强的拉丁美洲国家,过去这个周末分别都经历了关键时刻:智利爆发史上最大规模的百万人示威,总统道歉兼解散内阁。阿根廷大选亦出现变天,左翼民粹领袖艾伯托费兰迪斯(Alberto Fernandez)当选总统。智利和阿根廷同是区内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但这一周的新闻,将“拉美楷模”的深层次经济问题诉诸国际:贫富悬殊、经济增长停顿……
智利与阿根廷的民怨,全因“金字塔顶端”的人,看不到占全国大多数人口的劳动阶层。政府与权贵对草根阶层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情况视而不见,促成这星期的“变天周末”。

“我们正处于新的现实当中。现在的智利与一周前已经大不相同。”智利总统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为平息民愤,在上周末宣布,将改组政府内阁及解除紧急状态令,向国民让步。

智利总统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为平息民愤,宣布改组政府内阁及解除紧急状态令。(美联社)

圣地牙哥人的最后通牒 总统道歉不下台 

因地铁加价而发酵的智利民众示威,上周五(25日)演变为百万人大游行。自18日皮涅拉颁布“宵禁令”、派遣军人进驻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进入长达7日的实质戒严之后,军警滥暴、多名示威者死亡、皮涅拉坚决不肯认错……圣地牙哥居民连续两天走上街头,引爆智利史上最大规模的示威。

在未来一周,预计智利仍会有大大小小的示威行动。虽然皮涅拉在这周“两度低头”,向愤怒的群众让步,但现在民众不仅要求政府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还要皮涅拉下台,修改至今仍残留30年前军人独裁统治气息的国家宪法。正在智利上演、因地铁加价引发的“蝴蝶效应”,似乎还未有出现结局的迹象。

智利暴力示威和百万人大游行,是国际始料未及的,也将各大新闻媒体的本周视线放在南美洲。(美联社)

在“富裕”国家 看不见的底层民众

出口大量矿产及木材等天然资源的智利是南美洲最富裕国家,人均生产总值是区内最高。自军事独裁者皮诺契特(Augusto Pinochet)在1990年下台以来,智利一直实现经济增长,被认为是“拉美楷模”。生活在贫穷线以下的人口大约在一成左右。所以,国际媒体对智利这个月以来发酵的连串激烈示威,相当惊讶。

能够解释的原因,是因为智利贫富不均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地民调机构CERC-Mori在今年5月的民调显示,有53%的受访者定义自己为“低下阶层”。只有7%自称为中产阶层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可以成功储蓄。10年前,有六成受访者认为国家是在进步当中,而到了今天,只有31%受访者赞成这个说法。

实际上,智利就算是南美洲最富有国家,但薪酬水平偏低,在首都圣地亚哥,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约795美元(约6201港元)。根据智利劳工及社会福利部的数字显示,当地的每月最低工资水平为414美元(约3229港元)。

来自智利的政治分析员Marta Lagos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提到,这次智利示威背后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并不是单单因为富商出身的皮涅拉施政不当就能引致的。“我们(智利民众)待了这十年,所以这不是单一政府的问题。你可以画条清晰界线,显示七成智利人都相信它们都在为少数人服务。”

智利出现三十年以来未见的严重警民冲突,民众上街为求什么?(美联社)

无独有偶,毗邻智利、同是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发展楷模,阿根廷在同一个周末出现政坛变天。

选了新总统 还是原来的比较好

阿根廷大选结果出炉,中间偏左反对派候选人艾伯托费兰迪斯(Alberto Fernandez)预计赢得47.79%的选票,超过当选所需的45%,将击败现任总统马克里(Mauricio Macri)。自从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商人出身的马克里在2015年上台后,民粹政府于4年后再度重新执政。

艾伯托费兰迪斯(Alberto Fernandez)当选新一任阿根廷总统,结束右翼政府四年执政。(美联社)

↓↓↓想了解更多这位阿根廷新总统,请点击放大观看相片:

+4

这四年,在马克里执政期间,阿根廷深陷经济危机,2019年上半年的国内失业率高达10.6%,去年通胀率亦接近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预计,阿根廷今年全年通胀率将会高达57%。

马克里当初接下前朝政府的经济“烂摊子”,承诺减少公共开支,以解决国库赤字和国债危机。他主张阿根廷进一步融入自由贸易体系,开放更大的国外投资及市场改革,却加剧贫富不均,货币披索贬值超过一半。

低下阶层开始出现对前任总统*克里斯汀费兰迪斯(Cristina Fernández民粹时代的怀念。今次本来在政坛寂寂无名的艾伯托费兰迪斯参选总统,其副总统拍挡便是克里斯汀费兰迪斯。所以,有人说,阿根廷人这次是把票投给副总统的。依赖克里斯汀费兰迪斯的名气,以及4年前的民粹政绩,大多数的阿根廷草根阶层希望国家不要再向富人倾斜,享受更多应有的社会福利。

克里斯汀费兰迪斯(Cristina Fernández):2007年至2015年担任阿根廷总统,是阿根廷第一位民选女总统。其丈夫是于2003年至2007年执政的已故前总统基什内尔(Nestor Kirchner)。

不少阿根廷人觉得,反对派支持者是把票投给前总统克里斯汀费兰迪斯。(美联社)

过去主导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贝隆主义(Peronism,令阿根廷的左翼施政的传统根深蒂固。立场偏右、商人出身的现任总统马克里(Mauricio Macri)在四年前风光上任,却完全担当不了当初民众寄望的经济改革任务。虽然有人说马克里要承受前任总统克里斯汀费兰迪斯的“烂摊子”,仅仅4年做不了什么,应该多给他一个任期。但无论如何,最新选举结果表明,阿根廷国民不愿意多给他4年:他们选出了艾伯托费兰迪斯(Alberto Fernandez),也被视之为贝隆主义者(Peronist)的正式回巢。克里斯汀费兰迪斯以副总统之名参与决策,政府的未来施政路线,可想而知,会返回四年前的贝隆主义挂帅,即是奉经济发展为圭臬,以其红利支持社会福利政策。

贝隆主义(Peronism):源自阿根廷的民粹经济发展理念。分别于1946年至55年,以及1973至74年担任阿根廷总统的贝隆(Juan Domingo Peron),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重视工会权益及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前任总统克里斯汀费兰迪斯及其丈夫、已故前总统基什内尔(Nestor Kirchner),被视为在21世纪带领阿根廷重新走回贝隆主义的执政者。

马克里施政没有解决草根阶层的生活问题,未得民心。(美联社)

南美变天周末 揭破现实的民怨

即使智利、阿根廷在过去十多年仍然维持到宏观水平上的经济发展,维持进出口贸易基本增长。但表层之下,民众承受生活成本上涨,工资停滞不前。智利皮涅拉、阿根廷马克里两个右翼政府,为节省公共开支,让库房“止血”,随之影响的,便是劳工保障及退休金等社会福利减少,低下阶层生活更为捉襟见肘。

所以,智利与阿根廷共同渡过这个“南美变天周末”,这两天为各大国际新闻媒体所注视,时间上可能是巧合,但当中的共同社会矛盾之源,同出一辙。

阿根廷民众对昔日民粹左翼政府的怀念,在今次大选中以手上的选票反映出来。(美联社)

智利与阿根廷近十年的经济成绩: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显示,智利的GDP在过去十年一直维持1-3%的增长,人均GDP亦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的12,808美元,升至2018年的15,130美元。而阿根廷在2012年起间中出现GDP负增长,2019年上半叶更录得十年来最低的5%负增长,人均GDP从2010年的10,386美元,稍微下降至2018年的10,040美元。

“中等收入危机”是南美洲国家的宿命?

观乎智利及阿根廷近十年来的经济数据,是南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危机的典型。它们的经济没有经历瞬间“爆煲”的时刻,甚至还有出现轻微增长的势头。不过,当它们的人均收入已经达世界中等水平,劳工成本上涨,制造业生产却未能与其他成本较低的国家竞争,部分产业又未能向知识型经济顺利转型,以致经济动力呆滞。即便GDP仍有增长,但工资根本不能追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劳工阶层与资本家的利益分配愈趋不均。人民未能享受经济成果,自然怨声载道。

贫富悬殊,始终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根本性社会问题,也是积累民怨的最主要因由。(美联社)

智利的民众上街,不只是因为地铁加价那几毫子;阿根廷变天,并不仅仅因为民众贪图民粹政府的小恩小惠。背后长久以来的经济结构危机,是困扰南美洲多年的长期旧患。智利和阿根廷,即便曾是“拉美模范生”,终究不能回避普罗民众对于现行经济困局的怨气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