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时亨专访|失业率未见顶! 港疫下变孤城 冀尽快清零再开关
新冠肺炎为今年最大的黑天鹅,至今全球多地疫情仍然严峻,近日传来疫苗研发成功的消息,令市场情绪变得较为乐观。可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前局长马时亨接受《香港01》专访时直言,目前仍要一段时间才能大规模注射疫苗,加上疫苗尚未解决储存和物流两大难题,只可说“有好过没有”。
疫情肆虐下,他估计环球经济最快明年中才能复苏,而香港经济则最快明年下半年反弹。当下,港府首要的工作是做到本地“零确诊”,之后重新开关,方可重启经济,走出“孤城”格局。
欧美多地疫情反复,更有国家要封城应对新一波疫情。马时亨表示因不少国家疫情依然严峻,预料环球经济最快明年中才有望复苏,而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假若环球经济差也会影响到香港经济,故他对未来数季的香港经济前景感到不乐观,加上本地消费气氛差,访港旅客减少,经济最快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会反弹。“(经济)开始慢慢稳定,但要复苏是要有一些主要条件,包括要开关,不开关根本没有新钱入,真是走本地内循环路线。”
料明年失业率续恶化
本港第四波疫情来势汹汹,确诊个案不断急增。马时亨认为疫情持续反复,旅游业没有复苏的景象,餐饮业市道亦迟迟未能恢复,他估计不少酒楼农历新年后便会结业,进一步推高明年失业率,“今日是6%多的水平,有恶化的迹象, 我不觉得失业率已经见顶!”
为舒缓失业问题,政府推出了两轮保就业计划,花费逾千亿元,但马时亨直言,计划并非良方,皆因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并且耗掉大量财政储备。“永远都是花钱容易,赚钱艰难,再做多一次保就业会令库房愈来愈穷,效果亦不大,治本的做法是要‘清零’,重新开关!”因此,政府需要竭力阻止疫情扩散,把确诊宗数“清零”,之后便可以像澳门一般开关,重启社会的商业活动。“因为我们已经像孤城一样,塘水滚塘鱼,这是不行的,治本的做法是要清零,重新开关,重启社会的商业活动。”
目前社会上有声音要求政府推行全民强制检测,马时亨认为难度不少,“其实我相信政府都想做,不过好多问题,我觉得要做特定群组检测,好像最近的士司机群组都是好方向。”他自言自己非医学专家,不敢给予太多建议,惟如果疫情继续爆发,经济将会受到打击,酒店业、餐饮业、大公司等都会受到影响,而中小企将会损失惨重。
三大支出难减 需扩税基
事实上,香港经济陷入低谷,连带库房的收入也会大减。马时亨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政府一下子花了3,000亿元财政储备,“问题不只是3,000亿元,2003年都有600亿元财赤,第二年已经反弹,但现在问题是我看到未来两年,可能还有财赤。”
他指出港府主要的税收是企业利得税、薪俸税、印花税及卖地收入,在经济不太好时,利得税、薪俸税、卖地收入等税收均会减少,差不多每一项大税项都会跌,只有印花税收入是比较好,因此他预期未来两年港府会持续出现财政赤字。“你会发现自己由一个好有钱的人,变成不太有钱的人,未叫穷人,都仲系好有钱。”
要改善库房的财政状况,不外乎是开源节流两招。马时亨叹道政府有三个最大支出项目,即医疗、教育和福利,每项一年花费700至900亿元,这些支出均是“硬掘”,没有削减的空间。在经济欠佳时,则需要更多福利开支;在疫情肆虐时,医疗开支将会大增;教育则是对未来的投资,也不可以减。因此,他近日重提开征销售税,以扩阔香港的税基。“现在政府每年支出超过5,000亿元,支出将会愈来愈多,若开征其他新税种,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支付,这样就徒劳无功,销售税的维度阔,每个人都要付,税收好稳定。”马时亨叹道开征新税是嘴巴说说很易,确实做很难,“政府好难够票通过,要好大的政治能量才推到!”
最后,他呼吁要改变香港的经济结构,不可只独孤两味,只依赖金融及旅游业,需改走瑞士模式,除了拥有这两个行业,还有许多高增值的工业,例如钟表业、农业、药物、资讯科技、食品工业等,“有好多人说转不到型,有一个例子让大家知道我们很厉害,有需要就转到,你们戴的口罩就是一例,2003年沙士我们要扑口罩,到内地买口罩,今日我地口罩自给自足,仲有盈余,这就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