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女王廖伟芬迎餐饮业寒冬 愿倾听员工想法 拓东南亚市场开源
一杯精品咖啡背后,蕴藏咖啡师的细腻心思。 廖创兴家族第三代成员廖伟芬(Jennifer)创立HABITU及The Coffee Academics等知名咖啡品牌店,只因当初“贪玩”,与志同道合的咖啡师一同研究咖啡,实验性质开办工作坊,竟慢慢由湾仔工作室,拓展到现时在全世界有逾30间分店的咖啡王国。
本港最近面对餐饮寒冬,业界更料本地食肆将出现结业潮,Jennifer坦言公司已准备好,即使生意并不如常,但有业主主动减租,与员工亦直接沟通,他们没有避忌地讨论政治话题,希望透过沟通以解除是次“危机”,并靠拓展海外市场站稳阵脚。
精品咖啡予人的感觉或高高在上,Jennifer形容:“在The Coffee Academics成立初期,精品咖啡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大部分人对咖啡的认知不多。”于是,Jennifer因为“贪玩”,便以实验性质在湾仔租下工作室,与志同道合的咖啡师一起研究个中技术,亦开办工作坊教大众品尝咖啡。
她解释,与品尝红酒相若,精品咖啡有独有的评分机制,咖啡师具专业资格,有晋升阶梯或及对外比赛的机会。“不少年轻人未毕业已在这里做兼职,到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咖啡店店长或自立门户。”她举例,本地咖啡品牌NINETYs、NOC COFFEE及sensory ZERO创办人曾在集团工作,TCA亦由一间咖啡初创企业,透过往外地参赛及交流,成长为在国际间有一定知名度的咖啡品牌。
靠与员工沟通解危机
社会事件持续近半年,对餐饮市道带来严重打撃,业界料本地食肆会出现结业潮。Jennifer从2003年沙士创业至今经历过不少风波,她回忆,在创业早期,有业主洽谈续租时,竟建议她另找一间海外米芝莲餐厅,以取代原址正在的营运的The Coffee Academics。
“那间分店是Cash Cow(现金牛)!支持其余两间盈利较少的店舖,但我想经营自己的品牌,而不想洽谈一个外国品牌来港,于是决定有骨气地放弃该舖。”她与员工开会时如实告知情况,结果两间盈利较少分店用了6至7个月时间达标,成功为她争一口气。
Jennifer坦言,多次风波皆是靠与员工直接沟通解决,“传统零售企业不会谈政治及宗教,与同事及客人亦不可提及。但我们没有避忌,愿意开放地倾听同事们的想法,如他们为何会走得较前线,对将来的恐惧及担心等,他们信任公司愿意分享,我们亦会以较中性的态度回应。”早前示威冲突发生及地铁关站时,她与员工有商有量,如衡量高危地区要否提早关舖,员工可自愿选择是否上班。
进军泰国 “卷衫袖”亲自示范
虽然近期市道受社会运动影响,她指生意并不“如常”,但相对压力减少,有海外收入进帐及成熟团队营运,每间店舖平均月入约100万元,认为公司已准备好应对是次危机,“现时与地产租金主导的年代不同,业主不只减租,亦变得更人性化,愿意洽谈租约。”
上月她到泰国准备新店开张,却遇上难题。“泰国拍档安排了一位加拿大厨师统筹新店,但成果却未如理想。我们店舖菜单比较有特色,有喇沙、韩国炸鸡,鸡蛋仔等等,他通通未吃过!”于是,Jennifer只好“卷起衫袖”,走入厨房亲自示范菜单,把香港的一套模式尽力倾囊传授之余,亦努力融入当地文化,最终泰国分店顺利开张,员工与她亦打成一片。
“这趟旅程我记起做咖啡店的初心,我希望精品咖啡店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更平易近人,是一个包容、给予机会的地方,不论想前来学习、抑或享受咖啡,我们都欢迎。”踏出泰国厨房,她更有信心继续发展海外市场,除了新加坡及泰国,更会在来年进驻中东、日本及韩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