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虚币平台申牌全球十大无影 死线缩手之谜 证监发难定留颜面?
“虚拟”二字听似镜花水月,但虚拟资产可变真金白银,已成共识。港府拟打造国际虚拟资产中心,立下强制发牌要求,至本月1日,无牌及未被视为获牌平台需结束在港业务。但时至“死线”,全球前十大平台均未入局,四间有申请的更在最后半个月内主动撤回,举动惹来关注。
原因盛传为证监会禁平台母公司,收内地用户。有业界人士呻,起初未言明,是慢慢放出监管消息才致“临时撤退”。不过也有该领域律师直言,证监会好心为不达标平台“保全颜面”,劝自行撤回申请,要求从未改变,部分申请者“心存幻想”一再试探,试图令证监会降低“底线”。
国际平台集体大撤退 传因禁母企及关联公司揽内地客
本港推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发牌制度,递交申请热热闹闹,可惜结果却惨惨淡淡。截至今年2月底的截止期,共24间公司申请拿牌,但最后一个月内,竟有7间平台接连撤回申请,包括OKX、Bybit、Gate.HK及Huobi HK这十大加密货币现货交易所。最终,不计2家已持牌平台及6家未被当作获发牌,目前有11间平台“被当作获发牌”,等待证监进行现场审查,而国际大型平台均无入局。
市场盛传,这些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撤退的原因为,证监会要求其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禁止内地居民使用,不过就未有“撤退”企业出面证实。
偏事有凑巧,仅一周后,最后时刻缩手的,被视为全球第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Bybit,本月6日突然宣布,将服务范围扩至海外华人社区(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以满足中国侨民以及国际华人社区要求,并开通允许以内地身份证认证选项,无异于开启中国市场大门,时间选择也较离港传闻甚为巧合,也反映内地市场仍具吸引力。
律师爆证监会“劝退”不达标平台 “留存颜面不闹僵”
主攻区块链业务的林余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余沛恒就透露,上述原因“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涉各种原因,虽不便公开,但占比其实较“平均”。
他还透露,证监会有主动“劝退”部分规范不好,又或平台设计存问题的交易所离开整改,待其更新后再回归,而主动撤回申请有助平台“留存颜面,不想闹那么僵。”
不过其也表示,今次大量平台撤回申请的原因未有很好反映给公众,存在不完美。此外,海外集团公司的活动⼀般不在香港监管机构的管辖范围内,要求平台促使其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防⽌内地居民使用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属“不常见的做法”。
证监会回应查询时指出,不会评论个别公司的业务决策,将继续与业界保持密切沟通,在保障投资者和促进市场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一如对证监会持牌中介人的指引所述,其期望持牌实体(包括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遵守经营地所有司法管辖区的适用法律及法规,若集团的实体不遵守适用法律及法规,可能影响其持牌实体是否适当人选。
业界死线突“发难” 被指是反复试探证监“底线”不果
至于为何短时间内爆撤回潮,有消息人士向《香港01》透露,证监会负责审批该项业务的人手“很少”,过渡期虽长达1年,但有约11家平台是在今年2月,申请截止日期前才递请,直言审批人员面对逾20宗申请“压力非常大”,方导致过渡期将尽,平台“逐渐”知悉申请牌照的具体要求,集体临时“大撤退”。
另也有业内人士呻证监会突“摆龙门”,称许多具体监管要求,未在递请时即讲清,“一直慢慢有消息放出”,才致众平台最后“变卦”。不过,余沛恒就反驳证监会“慢慢放风”新规的说法,他直言“以与证监会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他们过去一年的要求还是比较清晰的,要求没有改,只是大家幻想他会改。”
余沛恒比喻道,证监会对平台优质安全的标准,好似女生想找“高大上”的老公,不会允许不达标候选者上位,“但也不会阻止不够资格的人追求”,反是许多平台明知不达标,仍反复试探“底线”可否松动,因而误以为,是证监会不断出新规将其“拒之门外”。
吴杰庄驳斥港失吸引力 Bybit明言回归意愿
国际大型平台不入局,原因虽扑朔迷离,各方自有苦楚,但众平台呈现出“主动”的离去姿态,仍不由令人担忧,香港吸引力究竟如何?
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就直言,平台撤申请后,市场流传“香港不香了”等消极言论,他本人非常反对,驳斥称撤回不代表对港无兴趣,且在虚拟资产的赛道上“香港门是开的”,也在吸引区内资金合作。本港甚至领先于美国,先批准以太坊现货ETF,可称独特创新,料大型平台整改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被视为全球第三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Bybit,5月31日“压线”撤申请引哗然,Bybit首席营运官Helen Liu今次就回应表态,仍将申请香港牌照作为公司发展路线的一部分( consider reapplying for a license in HK as part of our roadmap),会践行公司对贡献港加密货币生态的承诺,又称公司会利用自身的专业与创新力,显著助推香港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significantly drive Hong Kong and further develop capital markets)。
申牌每年需费千万港纸 有心无力恐缩手
有意重返本港拿牌的公司,据悉非只Bybit一间,不过行动就未算雷厉风行。本港目前仅有两间持牌平台之一Hashkey首席运营官翁晓奇透露,许多平台结束在港业务后,客户就转投其麾下,过渡期结束后第一周新用户增长是平时的260%。他形容撤申请好似“情侣分手”,不会马上“求复合”,总要冷静下来“才慢慢发觉前任的好”。
而除却“想不想”,更需考虑的是“能不能”。撤请与再递请之间,暂未听闻有时间间隔的限制,不过Hashkey表示,其早先申牌时,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如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本显著下降,但全流程也需花费数千万港纸。
余沛恒律师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补充称,几千万的成本并非“一次性”,而是起初就需千万,实际拿牌后,“每一年还需要这个钱 ”,高昂的营运和合规成本,或就令许多平台迟疑却步。
不过其续指,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已对虚拟资产场外交易(VA OTC)发牌制度开展咨询,反应热烈,考虑到相对较低的营运成本,若拟议VA OTC制度下,获牌平台可向散户提供 USDT等稳定币交易,料撤退申请者可视其为更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