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牌虚拟资产平台港暗度陈仓 01实测开户成功 律师指法理仍难禁

撰文: 郑文玥
出版:更新:

虚拟货币炒风甚嚣尘上,本港也加入“战团”引入监管制度。时至月初,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过渡期结束,无牌或未被视为持牌平台本都应已结束香港业务,不料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过渡期结束已近1个月,仍有个别国际平台未离场,仅靠一页弹窗声明“摆门面”。

《香港01》实测应“离港”的币安(Binance)、OKX、Bybit等国际大型平台,发现币安运营依旧,用本地IP地址及香港身份证即可注册新户。也有平台如约不对港人开放,但可在港以内地身份证注册。业界呻散户冒险选择在港无牌机构,是被交易产品丰富而吸引,是“用脚投票”结果,直言“如果监管结果,是让持牌交易所没有竞争力,则也不可称之为成功”,并称港打造全球Web3中心,需多家持牌交易所共建。

强制发牌制度伊始,市场其实对于全球顶尖平台来港,颇具期待,可惜一度被视为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币安(Binance),就遗憾缺席,压根未有递交申请,理应在6月前结束香港业务。事关6月1日起,所有在港营运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均须根据《打击洗钱条例》获证监会发牌,又或属“被当作获发牌”的申请者。

币安无申港牌  记者实测仍能在港开新户

如今打开币安官网,率先弹出的便是“头盔式”声明,明言产品与服务不适用香港居民,网页任何内容也不得解释为对香港任何个人的邀请。可若真想“拒之门外”,弹窗完毕,就应拦截止步,但实情是,只需点击“I Understand(我已知悉)”,网站畅通无阻。

《香港01》通过香港币安用户知悉,目前平台仍能实现比特币炒卖等交易活动,虽然理财类功能,即类比传统银行定期存币等功能被禁用,但非近期动作,早在2022年就已禁止。为印证这种说法,记者本月以本地IP地址,用香港身份证申请新户注册。验证页可见,以港为来源的选项,仍高挂站内。而从递交信息,至注册成功,审核通过不用半小时。

有业界人士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平台非个例,数量不算多,却集中在“头部主流平台”,其认为部分平台心存侥幸,甚至有较劲意味,“香港要不要去‘奈何’,奈不奈何得了(意即香港要不要、能不能处罚清退此类平台),以及政策清场需要花多大的力气,都是市场下面需要期待的。”

证监会对此回应称,一如既往将毫不犹豫地对任何违规行为采取适当行动,但不会就个别事件发表评论,且再次提醒投资者只在获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上买卖虚拟资产,并查核官网名单。

证监会(SFC)对此现象回应称,“一如既往,证监会将毫不犹豫地对任何违规行为采取适当行动”。(苏炜然摄)

撤港平台“听话”阻港客  惟内地证件仍行得通

今次向港递交申请中,最“重磅”的两家,应属OKX与Bybit,轮流坐阵全球第三大虚拟资产平台“宝座”。过渡期结束前一周,却齐撤回申请。OKX指自5月31日起,将依法规要求停止为香港用户提供中心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之后港户只能提币。Bybit也指,旗下附属公司Spark Fintech Limited将暂停香港平台上除客户提款外所有产品和服务。

《香港01》本月内试图注册两间平台。OKX官网就明确香港不在注册范围,无法选中香港为地址,而Bybit官网则直接显示IP地址位于受限制地区,无法在页面进行任何点击操作,确实“言出法随”。

但“听话”离港,也非“铁板一块”。不少交易平台主动撤回申请,有传闻指原因是港禁平台母公司对内地用户开放。内地已全面禁止虚拟资产交易,但事实是经港仍可做到内地客生意。据记者测试,OKX虽禁选香港为地址,却可以中国为地址注册,支持内地身份证验证,且以本港IP地址即可完成。而Bybit在撤回申请的一周后,也突宣布扩展服务范围扩至中国侨民,同样支持内地身份证验证,只是本港IP地址不可用,需“翻墙”至海外。

律师指倘无在港经营及宣传 法理难禁客户自甘风险

本港发牌制度生效下,平台未递交申请,仍照收港客,又有无牌平台在港做内地生意,是否违法?毕竟证监会有言在先,于6月1日前,相关平台须有序结束香港业务,否则属刑事罪行。

林余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余沛恒就表示,需先厘清在港未拿牌的两大后果。一方面,未持牌平台不得在港经营。“经营”的定义非单一标准,可能包括在港有办公场所、有主要从业人员或管理层等。另一方面,未持牌平台不得主动对香港公众做出市场推广。但如若港人,不是受市场推广,主动在海外交易所开户交易,“法理上是禁止不到的”。

换言之,只要交易平台没有在港直接“经营”及“推广”,则难以禁止。余沛恒举例,就像鱼生美味,也可能引致腹泻甚至致癌。假如本港保护市民,禁鱼生流入,却不可能阻止去他国食鱼生的市民,只要供应商未在港经营,也不对港人做市场宣传即可。他直言,证监会已尽提醒义务,没必要再“将手伸长”去海外监管公众自甘风险的交易。

林余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余沛恒。(受访者提供)

持牌平台提两招吁松绑 监管不应令“乖孩子”吃亏

法理虽未禁止,但若监管的保护,反成为投机“温床”,业界担心最终只会令“乖孩子”吃亏。

作为本地仅有的两间持牌交易所之一,Hashkey首席运营官翁晓奇就指,此前部署拿牌时,成本高达几千万美元,如今成本虽有所下降,料申牌全流程也需费数千万港纸。他表示,再多宣传持牌交易所安全合规,散户仍青睐不持牌交易所,本质在于不持牌交易所可以“打新”、可以做staking(质押),可选择的币种多,这是散户“用脚投票”的结果,因此期待放宽可交易产品的范畴,给予散户更多选择。

另一边厢,机构投资者需与散户分而视之,翁晓奇呼吁证监会为机构投资者“松绑”,他直言,香港“不是一个散户市场”,以机构为主导。市场担心高倍杠杆会令散户损失,但可考虑开发低倍非投机的、专注比特币等成熟币种的产品专给机构投资者,风险将较为可控。

他坦言︰“如果结果是让持牌交易所没有竞争力,则也不可称之为成功,希望在保护客户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上线更多资产,避免只能交易比特币及以太坊的局面。”翁晓奇希望有多家持牌交易所共同建设革新,让香港真正成为全球Web3中心。

Hashkey首席运营官翁晓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