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JOYCE集团总采购经理莫子良:时装买手浅谈香港时装
在香港选择做时装设计师,可能只是为了成就兴趣和梦想,这门职业常常被误认为没有出路,“现实”这字仿佛已杀死了所有梦想了吗?在这纷扰的乱世,还有一众年轻设计师,保持着对时装的热诚和坚持,从现实中找到一道裂缝,并从裂缝中完成他们的梦想。今次《一物》邀请到拥有多年买手经验的JOYCE集团总采购经理Michael Mok(莫子良)来分享他对香港时装的见解。
时装买手浅谈香港时装
也许在香港,追求“梦想”真的很奢侈。随着香港地物价人力资源高昂,要创造一个时装品牌,真的谈何容易呢?加上国际化的关系,本土品牌却太容易被港人忽略。对于本地时装产业的前景,Michael则分享了他的看法:“香港时装又未去到那么差的地步,也有数个本土设计师可以冲出国际,就例如Ground Zero,不过老实说设计师们,要走上国际时装舞台并不易,始终本地资源不够多,再加上对比起内地、韩国与日本的设计师来说,香港设计师的竞争力,还需要再加把劲!另外,品牌要具独特性,试想想全世界的时装市场上,每个国家都会出现新的设计师,那为何要去选择一个香港设计师的作品呢?”作为香港设计师,当然也有我们自身的优势,香港非常接近内地,Michael说变相可以使用内地厂房或资源去生产衣服,所以他们更加要利用这项优势去发展自己的品牌。
另外,港人不撑港货也是香港时装产业问题之一,Michael说:“我认为一定要推动本地顾客去支持本地时装设计!”假若我们也不支持本土货,那不是间接害死它,社会不足以提供一个理想环境,那何况推动香港时装产业的发展?要打破宿命,还是要靠一众消费者。
Michael今年是第四次担任“香港青年时装设计家创作表演赛”(简称YDC)的评判,他说透过比赛,可从中看见现时新生代设计师怎样去看“时装”,也发觉香港有不少天资聪敏的设计师,但发现有些设计师却被时下的潮流因素所影响,设计少了自己的个人特色。Michael补充说:“不要太过参考于潮流因素,不需要跟随时下设计师的动向,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设计。新生代设计师最重要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采购新品牌的考虑因素
拥有多年买手经验的Michael,问到采购新品牌,通常会考虑什么因素时,他则说:“品牌要具强烈的办别度与创造力,因为我希望当服装放上货架时,客人们可以即时识别品牌的风格。其次,我也会考虑到价格定位,与服装类别的完整性。”就如上年Michael也有担任YDC比赛的评判,设计师Arto Wong“Zero to Unlimited”系列最终获得New Talent Award,获奖设计师将会接受JOYCE指导并合作生产Capsule Collection,Michael也提到选择Arto的原因:“我认为她的设计不跟随潮流,而且非常忠于自己的想法,其作品的创意、造工和可穿性的质素甚高,加上把整个系列放上货架时,服装的呈现方式竟是十分一致,却可从中突显到整个系列的完整性。”
“现实”总叫我们别再痴人说梦,但若不努力尝试和追求它,你又怎会知道有没有结果?幸好,香港还有一众年轻设计师,正在锲而不舍地追逐他们的“时装梦”,让我们明白走上时装设计这条路,也并不是如此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