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C历届得奖者访问:对未来香港时装的展望
“香港青年时装设计家创作表演赛”(简称YDC)一直是本地时装设计师展现自我的舞台之一,除了孕育不少设计新星外,众多参赛者其后还获得往海外发展机会。今次《一物》邀请到YDC历届数位得奖者,其中黄晓图(Arto)、林伟强(Sonic)和何昀霖(Kevin)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对香港时装的展望。
向国际出发
在西方的时装世界里,他们永远都是较“优先”,作为本地时装设计师,也必需兼备国际化眼光,Sonic是这样说的。拥有国际化眼光,不但让设计师抓住时代脉动,也可发挥源源不绝的创作力。Sonic说:“我们的发展并不可以只局限于香港,也要努力参加不同国家的Trade Show,与世界各地的时装人士作交流,从而加强品牌的曝光度。”Arto也深感认同:“香港设计师非常需要帮助,例如去海外Trade Show成本很大,一个人力量有限,很多时候都要谋求机构支援。”Arto于2017年YDC比赛获得冠军,其后作品“Zero to Unlimited”系列更取得JOYCE Boutique限量发售。虽然很多事情是无法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不过当我们的力量不足的时候, 要懂得借助于他人,靠他人的力量共同完成。
一个人力量有限。
市场需求与潮流走向
在时装产业里,难免经常要与商业两字挂勾。问到如何平衡自己想要的设计与市场需求时,Sonic则说:“市场需求只是流于潮流走向,潮流一变,需求也自然有所不同,要迎合市场的设计,可能只有大公司才配合到,对于小品牌来说,其实忠于自己就可以了。”只要忠于自己的选择,才有快乐。Arto则说:“对于刚起步的品牌来说,必须要找到一个市场缺少的定位,从而突出品牌优势,所以我并不会跟随潮流去设计。”对于本土设计师来说,他们与其去追随潮流,不如展现个人风格更为合适。
对于小品牌来说,其实忠于自己就可以。
香港时装产业发展缓慢?
香港时装产业正在面对不少挑战,长处于发展中阶段,Sonic也认同此说法:“香港时装一向发展十分缓慢,自Vivienne Tam后,接著也数不出有多少个香港设计师⋯⋯这是个残酷的现实。品牌要成功并不容易,不过一直以来,香港还有众多机构和时装界前辈,正在积极地帮助年轻设计师,所以我们也不可以放弃!”Kevin与Arto则表示,整体上比起以前良好,一来宣传增多了不少,二来近年也较多机会接触到海外市场。
Arto再补充:“香港某程度的优势是近大陆,但内地有质量的厂房,未必会接一些‘细单’,这个是很多设计师都正在面对着的问题。”不是自泼冷水,在香港做时装设计师,确实面对着很多问题,不过Arto认为:“香港时装不至于那么差!因为还有很多机构去帮助不同的本土设计师。”Sonic说:“香港人需要转变,要忘记过往的自身优势,去接受邻近地方,例如中国,因为他们在服装工业上,的确发展得非常快速。”Kevin则有不同说法:“香港设计师太多东西都走得太赶,并且缺乏技术支援。”
香港时装不至于那么差!
对于未来发展,三人都表现出一乎兴奋的模样,希望把自家品牌发展至其他市场,冲出香港。不管前方路途怎样,怀疑也好,深信也好,一旦踏上了“梦想”这条路,笔者认为跪著也要走完它,但愿各位年轻设计师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向,并且证明“香港时装”在时装界还占上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