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漫游:满载儿时情怀的文簿具社
离开中学,进入大专,相信比起文具,大家对电脑会更加熟悉,及后进入职场,拿起笔的次数又更加少了。长大后的你,还记得上一次拿起铅笔是甚么时候吗?在资讯发达的年代,文具似乎被渐渐被世人忘记,不过,有人却偏偏“不信邪”,选择在铜锣湾开文具店,它就是“文簿具社”。
当年文簿具社开店,引来了不少传媒采访,大家都想争相知道,胆敢在铜锣湾地带开文具舖的,到底是何方神圣。亦有很多人质疑在串金呎土的香港卖文具,到底能否生存,不过,经过几年光景,卖文具似乎不像大家想像中悲观。
由天后站出发,穿过皇仁书院以及中央图书馆,便能看见与图书馆只有一街之隔的文簿具社(Journalize),门面以黑色装潢配上白色字,虽然简单却能吸引眼球。推开大门,店舖的面积不算很大,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橱窗位置摆放著不同款式的手绘明信片、有星空、花卉、香港景色……不能尽录。墙边放了一个黑色“格仔”柜,每格都放上不同的文具,有著不同惊喜,有种寻宝的感觉。店的中央有一个笔柜,上面的笔以颜色去分类,五彩缤纷,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颜色去选择。而收银台上放置了一部复古收银机,更添味道。
不知坐立于中央图书馆以及中学附近,能否吸纳更多有识之仕到场呢?
对文具之情
老板Jerry在2014年开设了文簿具社,希望把文具普及化,为大众带来品质好、而且价格相宜的文具。不过Jerry当天不在店舖,未有缘相见,所以我们采访了Clement。Jerry和Clement是朋友,虽然二人喜爱不同种类的文具,不过对文具的热爱却是如出一辙。
Clement自小便喜爱文具,小时候会在胶擦上钉上钉子,将胶擦变身成陀螺,自得其乐。亦会拆解不同的笔作研究,不过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还原,所以有不少笔因此牺牲呢!在众多文具中,Clement特别钟爱铅笔,他说:“铅笔可说是人出生后第一件可以全权使用、操纵的物件。而且小时候家人已告诉我使用铅笔的力度可以造出不同的灰度。”Clement尤其喜欢铅笔的手写字,比起电脑字更有温度、更能表达自己当下的情感。
开设实体店,因为想让客人亲身试笔。
开设实体店,除了希望把自己喜爱的文具带给更多人,更重要的原因是想让客人亲身试笔。Clement说:“每人都喜欢不同手感,有的人喜欢重心较前的笔、有的则相反,喜欢重心较后的,所以试上手十分重要。”相信大家都甚少去留意买笔的细节,但原来一枝少少的笔背后蕴藏著那么多学问,有了实体店,顾客便可以因应自己喜欢的手感去购买喜爱的文具。
仔细想想,其实文具陪伴著我们渡过求学生涯,与学生们一齐了跨过大大小的测验、考试,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文具成为了上学时最佳的玩伴。小编还记得小时候男同学们把笔套在间尺两边当作飞机玩的模样、那种遗失了原子笔弹弓的失落、还有那块用了一半就会离家出走的胶擦。仔细回想,其实文具陪伴了我们很长时间,只不过大家都不已为然,仿佛习惯了它们的存在,亦不重视它们。
困难
小店更人性化
作为一间小店,与其他小本经营的店舖所遇到的困难其实差不多,资金、人力资源不足犹如“家常便饭”。
Clement说:“与大型文具店相比,小店较难直接从外国进口大量货品,因为资金较少,有时候需要多一些时间去储集资金买货,导致客人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买到心仪的货品。”不过,比起连锁式经营的店舖,小店在选择货品时更人性化。Clement说:“不少大舖会‘乱入货’,不会理会文具背后的不同特性、设计等等,货品未必会最适合顾客。”相反,文薄具社在入货时很著重价钱、设计、质素这三个原则,要三者并存才会选择,而且每一件货品都会亲自试过、睇过才会出售,这亦是店主Jerry的小小原则。
至于人力资源,其实是靠几位朋友一起努力,人手不足时亦只好“顶硬上”。细问之下,原来店舖中央的笔柜原本是根据功能去分类,不过后来希望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拣选喜欢的颜色,所以他们用了两个晚上去重新整理的。
店舖中亦有不少富有特色的文具,有手绘的明信片、“香港制造”的玻璃笔、亦有不常见的笔款,是一般文具店找不到的,虽然有特色,不过亦使得大众对这些文具的接受性较低。在云云文具之中,小编最喜欢的就是在香港制造的玻璃笔,在香港往往只能找到倒模造成的款式,有特色的犹如凤毛麟角。还记得上年去欧洲当交换生时,在威尼斯买了一枝手造玻璃沾水笔,没想到这次的探访能发现到在香港手造的玻璃笔。
店中的人生百态
小店的好处是可以和客人做朋友。
作为小店,与连锁店最大的差别是与客人的沟通,在购物当中可以有更真诚的交流、甚至成为好友。Clement每天在店里都会接触到不同的客人,他们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个性,产生出不少的趣事、观察到种种人生百态。
原来,不少到店舖的客人彼此之间对文具都有各自的看法,有时更会争论谁的说法才是正确,Clement看到这些情况都会作“和事佬”,细心地向客人解释各种文具的特点。Clement又补充 :“其实不少客人都对某些文具有误解,例如砂胶”,相信“砂胶是否用来擦原子笔?”是个“世纪大疑难”,不少人小时候都听过“用砂胶擦原子笔”的说法,但原来这并不是砂胶最原本的用处!至于真实用途是甚么,Clement解释说:“其实砂胶是用来擦一些粗糙的纸上的错字,如硬卡纸。”他继续解说不同擦胶的特性:“常用的擦胶亦有不同的软硬程度,比较硬的其实是给小朋友使用。他们喜欢握著擦胶较后的位置,若果是软身的擦胶会因此而弯曲并断成两截,擦力量亦会被削弱,未能够擦干净纸上笔迹。相反,硬的擦胶不易断开,更适合小朋友使用。”
在店里,每天都会遇上有趣的事,亦会有不快的事,令Clement最感慨的是这一次经历:在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一位小朋友走进店内,他拿起了一枝毛笔试写,不料盖上盖子的时候不小心折断了笔上三分之一的毛,当时Clement并没有生气,更向那位小朋友展示正常的盖上方式。而令他慨叹的,是家长的反应,家长见况后,便急著想逃离现场,不断示意那位小朋友离开店舖。Clement慨叹家长在面对“错误”时,只会以逃避的方式应对。
在电子化的世代,我们都开始变得执笔忘字,方便快捷的电脑与手写的文具,相信在这个讲求速度的社会,大家都会选择前者。不过人大了,有时亦会怀念小时候更朴素、平淡的生活。记得小时候每天都喜欢到补习社附近的文具舖看看有没有新到的铅芯笔,用六块钱买下心爱的笔已足够开心一整个下午。六块虽然微不足道,不过当中的快乐已经是逃离讨厌的托管班的最好方法。
而文簿具社卖的不只是文具,更是这份小时候对文具的情怀和人情味。
文簿具社
铜锣湾摩顿台湾景楼6A地舖 (中央图书馆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