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Emiliana Vintage创办人Emily:因精致工艺恋上古董首饰

撰文: 添子
出版:更新:

《一物》今个月讲“Good Old Stuff”,讲的不只是古着服饰,还有古董首饰。以为一讲古董就一定要几十万上落才能入手?Emiliana Vintage创办人Emily告诉你,古董人造首饰能让你以超值价钱,买到高级珠宝的精致工艺。

Emiliana Vintage创办人Emily Luk。

摄影:龚嘉盛

场地:1963木十豆寸

平常人一听“古董”二字,就会浮现苏富比、佳士得那些过十万百万的拍卖品,一转念即刻退避三舍。但Emily说,其实将古董首饰,首先要分清楚首饰、人造首饰与珠宝之间的分别:“珠宝是指High Jewellery,用的是贵金属、宝石等镶嵌而成,价钱当然最贵;而人造首饰其实是以High Jewellery工艺制作的产物,用的是像玻璃等的人造物料;普通首饰则是平常在时装店见到的accessories,一般是大量生产,缺乏手工。”Emily创办的网店Emiliana Vintage,正是专门出售产自20世纪年间的人造首饰。

Emily为《一物》带来的人造首饰多来自1950年代的美国。
其实欣赏旧物的眼光是“浸”回来的,不能只限于首饰,也要对历史、艺术、设计等有关美学的不同范畴有所渴求。
Emiliana Vintage创办人Emily
14年的鉴赏经验让Emily练就一双“金睛火眼”,一看首饰便知龙与凤。

对古董首饰情有独钟 自行钻研成专家

虽说Emily在聊天期间自谦,她对人造首饰与珠宝的认识非常丰富,说是专家也不为过。不过当初与古董结缘,其实只源自在朋友家的匆匆一瞥:“当时去了朋友在半山的家,看到他排在长桌上拍卖的古董和首饰便勾起了兴趣,之后自己看书上网搜集资料,对这些人造首饰渐渐着迷。”

跟很多喜欢古着和怀旧物品的人一样,Emily一去旅行便逛跳蚤市场,一逛便是一天两三个,后来连这些市场也满足不了她的求知欲,便开始往古董店里钻。她笑着说:“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每日拜访荷李活道一家不起眼的古董舖看古董,去到认了店主为师傅。”想成为专家,首先你要对这些事物有兴趣。Emily刚毕业时曾经做过财经相关的工作,一做随即感觉“濑嘢”;后来毅然转行做本地高级珠宝品牌的市场营销,正式开始踏足珠宝首饰业,2014年更创办Emiliana Vintage,真正达成开古董店的梦想。

从2004年第一次看到古董人造首饰至今的14年间,她不断地搜寻、收藏不同的人造首饰,练就一双鉴赏能力卓越的“金睛火眼”,但期间她却一直进修,近期更在修读有关美国宝石协会(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简称GIA)的专业证书,以求更进一步。她说:“其实欣赏旧物的眼光是‘浸’回来的,不能只限于首饰,也要对历史、艺术、设计等有关美学的不同范畴有所渴求。”

电影、建筑、历史、时装等不同范畴,都为Emily提供鉴赏的养分(IG@emilianavintage):

Emily向编辑以手中1950年代的人造首饰解释Art Deco珠宝设计的特色。

用相宜价钱买珠宝级手工

在人造首饰的世界里,宝石并非收藏重点(因“主石”只以玻璃、晶石等以人手仿制),设计师和工匠的镶嵌、打磨、切割等手艺,以及在传统珠宝中看不到的设计及创意,才是引人入胜的地方:“高级珠宝固然珍贵稀罕,但设计条件全都围绕那颗几卡的宝石,创意总会受到宝石的大小、颜色、成本等束缚。人造首饰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设计和美学方面更具创意价值,加上高级珠宝的手工艺,其实非常超值!”

Kenneth Jay Lane为积琪莲肯尼迪制作的仿珍珠链。(Kenneth Jay Lane)

由于人造首饰价格相宜,入场门槛相对比购买珠宝低,收藏家也能经常转换款式搭配造型。Emily更说,历史上不少名人红星都有此习惯:“像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积琪莲肯尼迪(Jackie O Kennedy)等名人,她们会叫珠宝设计师仿照高级珠宝制作款式相同的人造首饰以便日常佩戴,而珠宝珍品则收藏在保险箱之中。”已故珠宝设计师Kenneth Jay Lane便是深谙此道的大行家,其首饰更被誉为“fabulously fake”,可见这些充满历史的人造首饰在收藏家眼中具有何等价值。

我们到底在怀什么地方的旧?哪个时代的旧?古希腊古埃及是旧,1980、90年代也是旧啊。
Emiliana Vintage创办人Emily
除了人造首饰和珠宝设计,Emily对怀旧、古着亦有独特见解。

我们怀的到底是什么旧?

Emily的人造首饰收藏主要以20世纪的欧美设计为主,尤其以Art Deco风格最受她的欢心:“Art Deco风格的首饰以对称的几何设计为美,晶石则以长方形切割(Baguette cut)最常见,予人古典优雅的味道。”而古典首饰的设计和生产则以二次世界大战为分水岭:“二战前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曾经是人造首饰的重镇,全因他们生产的玻璃质量最佳,款式亦以维多利亚时期古典欧洲风格最为盛行;二战后捷克与斯洛伐克被共产化,欧洲各国经济受创,不少珠宝首饰设计师迁至当时最富庶的美国,导致设计和技术西移,款式造型亦不再仿照传统欧洲珠宝设计,变得更大胆开放。”

当中的演变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的大势由Emily娓娓道来,仿佛透过首饰教授的历史课。这种见微知着让人佩服,倒也不难看出她对现今复古潮流自有一套看法:“现代人讲怀旧(Nostalgia),其实只是一份模糊的感觉,空有味道而缺乏语境(context)。我们到底在怀什么地方的旧?哪个时代的旧?古希腊古埃及是旧,1980、90年代也是旧啊。”她自言喜欢刨根究底,对自己的收藏和货品必定了解通透才会出售,但也不会批评其他古董店或古着店的收藏方向:“毕竟你不能以博物馆的准则去要求店舖啊!其实这种复古潮流能鼓励客人购买fast fashion以外的选择,也是好事一桩。”

Emily手中的Sweater Clip是1950年代有美国设计师Trifari设计,能将链子拆掉变成夹耳耳环,创意设计别出心裁。
不论是时装还是首饰设计,现代品牌都讲究商业化,用速度换销量;现代品牌想又快又靓注定难以成功。
Emiliana Vintage创办人Emily

怀旧可能是缺乏创意的衍生现象

其实复古怀旧并非现在专有潮流,只是今时今日更觉热烈。Emily认为这种恋旧潮流其实是现代创意到达瓶颈的证据:“不论是时装还是首饰设计,现代品牌都讲究商业化,用速度换销量。其实早在Andy Warhol的年代他已经讲过,珠宝设计的质素在1960、70年代已经大不如前,现在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对旧物情有独钟的人,大多厌倦机械化、缺乏特色的量产设计,Emily也同样:“以前的设计师其实多为匠人出身,一生人只用心做一件事,放在现代怎样生存得了?但我觉得,关乎美学的事其实是透过时间的见识‘浸’出来的,想又快又靓注定难以成功。”古着、旧物理应传承,但隐藏在怀旧潮流背后的潜在危机,却也是时候勇敢面对了。

Emily部分珍藏人造首饰:

50年代Art Deco风格耳环。
50年代Polcini仿蛋白石襟针。
50年代Trifari仿珍珠外套夹(可拆件当夹耳耳环佩戴)。
50年代Kramer镀金手镯及耳环。
50年代Kramer仿钻石耳环。
50年代Judith McCann Choker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