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礼】从日内瓦艺术设计学院,看香港时装教育不足?
常说外国的月光特别圆,时装教育更是如此。美国有Parsons、英国有Central Saint Martins,毕业生个个星级大师;反观香港,时装学生纵有创意理念却似无从发挥。究竟这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还是教育方针大不同使然?
前些日子《一物》访问了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时装设计系教授,分享他们对行业的看法和对学生的寄语。趁着日内瓦艺术设计学院(HEAD - Genève)与知专合作举办珠宝配饰展览,我们乘机访问了毕业生Juan Sebastian Galan Bello,以及珠宝配饰设计系教授兼钟表设计主管Elizabeth Fischer,谈谈瑞士的设计系的教育模式,以及他们对环球时装配饰行业的想法。
O – object a
J – Juan Sebastian Galan Bello
E – Elizabeth Fischer
O:教授怎么看现在的学生?他们跟以前的校友有什么分别?
E:这一代的学生总是对着电脑和智能电话,或者他们能贴近环球潮流和年轻人的脉搏,却忽略了有关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些对配饰设计来说同样重要。我们作为教授必须多想办法,引起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兴趣。
J:我们都生活在非常国际化的环境中,HEAD – Genève的同学都来自四方八面不同国家。我们必须学会包容和吸收多元文化,多与同学沟通,才能促进知识和灵感的交流。
O:当学生正式踏进时装配饰的设计市场,他们必须具备哪种特质才能成功?
E:时装配饰市场充满竞争,抗压能力、懂得与人合作等全是作为成功设计师的基本入场票;他们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向客人或老板解说他们的设计和理念,在无数简报会中回答尖锐深刻的提问或质疑。
J:不论在设计理念还是商业定位,深为设计师都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产品,才能制定对应的策略或改动。
O:学生如何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出路?
E:我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公开的设计比赛,不但能实习所学知识,更能在其他参赛者中的得到启发,了解自己的短处。HEAD – Genève亦曾与钟表品牌Piaget合作举办“Young Talents Prizes”,让学生能够多见识学校以外的世界。
另外,现今学生亦不需要一味想着打入环球主流市场,近年某些独立品牌专注于特定市场族群,以“慢设计”(Slow Design)、环保等企业价值放在商业收益之上;随着这些新兴配饰品牌的发展,学生在就业上亦有更多出路和选择。
O:学生如何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出路?
E:我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公开的设计比赛,不但能实习所学知识,更能在其他参赛者中的得到启发,了解自己的短处。HEAD – Genève亦曾与钟表品牌Piaget合作举办“Young Talents Prizes”,让学生能够多见识学校以外的世界。
另外,现今学生亦不需要一味想着打入环球主流市场,近年某些独立品牌专注于特定市场族群,以“慢设计”(Slow Design)、环保等企业价值放在商业收益之上;随着这些新兴配饰品牌的发展,学生在就业上亦有更多出路和选择。
O:HEAD – Genève会向学生提供什么就业上的支援吗?
E:当然,我们会邀请业界专家到学校演讲和举办模拟面试,学校亦会与旧生紧密联系,了解他们需要的帮助。我们也会帮学生联络不同品牌,寻找实习(Internship)的机会——这是所有成功毕业生的必经之路!
J:学校有一个名为“Design Incubator”的活动,会邀请业界鼎鼎有名的设计师或品牌管理层当学生们的mentor,为他们的设计从技术、创意、品牌定位、市场销售等不同范畴给予重要意见。学生甚至有机会为知名品牌设计产品,今次《时‧序》展览展出的Baume & Mercier腕表便是由校友设计的,可见学校与品牌的联系对我们的就业前景来讲是何等重要。
O:想对设计系毕业生或新生说些什么呢?
E:要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保持开放的思维,不要只把眼光放在网络上!设计新配饰时要懂得灵活变通,don’t stop at your first idea!当然,最老套也是最重要的是,享受你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