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倾心事(上):愁或喜,也是香港地
香港是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地方,虽然这里有许多矛盾,发展空间亦不大,但这里仍是我们的家。对于发展“创意产业”,更是说易行难,而设计师们又如何看香港?
四位设计师(由左至右)——Brun(röyksopp gakkai)、Cecilia(Nudité Fashion)、Rini(RINIWEI)、姬(Wagamamaplayground),都是在香港或者内地、外国打滚了一段时日。做时装不易,但她们认为总要找到适合的方法走下去,在现实条件下尽量达成自己的理想。
愁/租金贵,只可寄卖产品
喜/香港人仍愿意撑本地品牌
Brun:搞pop up接触顾客很重要,如果不能实际接触衣物或设计师本人,效果会差好远。但是寄售也有好处,客人会向店员提意见,从店员处收到的客人反馈,知道了客人的偏好,有助我改善自己的设计。
Cecilia:一开始会不知道在哪里卖。除了摆tradeshow不知道香港哪里有市场。跟日本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有支持设计师的人群,但是香港只有寄卖一途。这很辛苦,寄卖店家不会把你的寄卖品当作主打商品,如果卖不了就要自己承担所有成本,即使卖了出去,扣除成本和寄卖费、折扣后也赚得不多。这让我想到究竟在香港如何生存呢?我发现自己适应不了香港的市场,然后出去做tradeshow,起码先有一笔钱生存下来再说。
我很享受pop up store,虽然pop up store只有几天,但是还是会有些关注自己的顾客上门来试衣服。我觉得可以亲身和留意自己的客人接触,会很开心,和顾客沟通很重要。
Rini:能接触到顾客成就感比赚钱还大
姬:香港人其实很撑本地品牌,只是很多品牌都接触不到顾客,大部分品牌都是寄售,接触不到顾客,对销售很有影响。因为很多买手都希望见到设计师,他们本人才能解释设计理念。
对新人的寄语
Brun:如果直接出来开品牌会缺乏方向。我觉得需要脚踏实地一点,先进一家时装公司做一段时间,知道流程如何做,学习公司的程序,例如如何开单,如何和厂家沟通,这些东西是学校没有教的。
Cecilia:虽然比较老土但还是要坚持,特别在香港做时装比起其他地方需要更大的坚持。
Rini:如果有机会的话,在开设自己品牌前,先和其他品牌合作会较好。因为把设计当兴趣和把设计当职业完全不是同一回事,自己的心态也会变,做之前要多考虑一下,你自己是否真的想经营一个品牌。
姬:我反而会鼓励他们大胆一点,不要怕亏蚀。甚至最后很可能会没钱,而且政府不会有赞助。想清楚你是真的想入行,而不是只喜欢styling这么简单。如果是年轻的设计师,我会鼓励他借钱也要试一次,因为他年轻,有时间有去翻身。如果不去试怎么会知道结果。这是一个胆量的问题。
采访:方太初
整理及撰文:陈乐儿
拍摄:Paul、Jeff、Jason
剪接:Scarlett
场地:Stillhouse.Lock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