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好同住难】同眠4个阶段反映情感进展 你去到stage几?
小时候总想黏着父母睡觉,长大了希望有属于自己的大床与房间。到恋爱中的你,又会想甜蜜地与情人浪漫同眠。但睡眠是何等个人的事,即使再相爱的人,难免在睡眠这一块引起矛盾。以下几个阶段,你又经历过吗?
同居的情侣和夫妻,大多都会与另一半同睡在一张床。一起睡,可以很甜蜜,但或会带来失眠问题。中央昆士兰大学于2012年的研究中就提到,与他人同睡其实是最干扰睡眠的原因。究竟情侣同眠,又会经历什么样的有趣阶段?
情侣同眠4阶段
(一)甜蜜期:糖黐豆式相拥入睡
刚刚开始一起睡觉的时候,情侣之间就好像糖黐豆一样相拥入睡。男生让女生靠在胸膛上,是一个充满照顾与保护的姿势,二人甜蜜地抱拥入睡。多数热恋期,或是刚同居的情侣较常见这样的睡觉模式。
(二)黏腻期:寻找大家都舒服的“姿势”
过了一段时间,你们抱在一起睡觉好像成了“睡觉的开幕式”,但如果放开对方睡又感怪怪的。黏在一起的热力与汗水,都令情侣惆怅怎样的姿势才能让大家睡得舒适又甜蜜……
(三)随性期:表现最真实的一面
好了好了,一起同居了一段时间,大家对彼此有一定的认识与信任,就会毫无顾忌地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显露在对方的面前。漂亮的睡衣不穿了,只遗下染了色的舒适T-shirt,而睡觉的姿势亦变得愈来愈骑呢随性。对方突然的梦话,梦中的巴掌攻击,都会成为你隔天的笑话!
(四)自由期:挂念一个人睡觉的自由日子
一起睡了一段时间,你会开始挂念自己一个人睡觉的自由日子,你挂念可以“大字型”无拘束的睡姿,挂念不用抢被子,挂念不会被枕边人弄醒。但当情人不在身边睡时,你又会觉得很寂寞,很想念大家的pillow talk,想念一起讨论着明天要吃什么早餐。这时候的你们,会珍惜一起睡的时间,但同时亦会体谅大家睡觉的习惯,希望彼此都可以得到最舒适和满足的睡眠。
同居可以不同床?
情侣一起睡的确是自然不过的事,但这又是“一定”吗?自古以来,社会都有既定的概念就是关系健康的夫妻与爱侣,都应该同床睡眠。但近年开始有不同研究显示,社会价值规范我们的睡眠方式,导致文化睡眠习惯和个人生理需求不一致。其实睡眠就像吃东西一样,都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为什么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时,但却要迁就社会对夫妻同眠的价值观,而换来痛苦失眠的问题?
同眠有其他用意
在人类的文明社会中,睡眠除了是为了“休息”之外,亦带有其他文化意识。好像伴侣一起睡代表了个人及灵魂空间的共享。有社会科学教授认为,伴侣一起睡是学习如何分享床铺,如何体谅另一半的学问。无可否认,两夫妻同眠,的确可以帮助增进大家感情。大家的肢体接触,同步的呼吸都令大家彼此更“一体”。而睡前的谈天,闲话家常,亦可以增进大家感情,为对方生活打气。除了夫妻,在非裔、南美睡觉文化,更甚至仍倾向团体睡眠。
分房睡的时代来临
睡觉方式其实是很个人的选择,亦不应因社会定型下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在日本,分房睡更是强势文化。根据日本知名杂志《周刊文春》刊载,即使是在性欲奔放的二十多岁年青夫妻中,四对中就有三对选择分房睡觉。如果伴侣之间的睡觉习惯是南辕北辙,一起睡总会为大家带来痛苦的睡眠经验。睡得差,心情差,脾气差,难道不会为关系带来不必要的磨擦?其实共识的分房睡,是可以既合理又实际。
情侣分房睡,是可以继续保持亲密感。与其着意“一起睡”,不如着意大家一起的“床上时间”。好像亲密的身体接触、床上的闲聊、躺在一起看书看电影、睡前起床的吻等等。所以同床睡眠不一定是重点,最重要是大家彼此如何维系关系,享受与共识大家一起的舒适生活习惯。
要宠爱自己,宠爱你的另一半,就要学识尊重彼此的感受,一起努力共识出最令大家舒适的生活模式,才能令大家快乐长久地生活在一起。
资料来源:huffingtonpost,《Sleeping Apart Not Falling A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