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虽小 弩威力很大
近日,互联网上流传内地小学生流行玩“牙签弩”,其效力虽小,但亦引起不少家长担心“玩出祸”而抱憾终生。的确,弩是人类史上最早出现的机械化武器之一,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今日的“牙签弩”构造简单尚且具危险性,若实际应用于军事上,其威力可以想像更大。战争胜负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但其结果往往取决于漫长的事前准备工夫。军事科技的进步,更会改变整个战争的概念和形态。
弩是一种由简单机械原理发动的投射型武器。弩弓在中国的春秋时代早已出现,很快就成为主流武器。西方使用弩的历史也很早——在古希腊时,就有“腹射器”(gastraphetes);中世纪后习惯称之为“十字弓”(crossbow)。弩弓杀伤力极大,其发明大大改变了战争的型态与概念。
弩的出现主要替代了传统的远射兵器弓,或更简单的弹弓和掷石绳套。比起这些武器,弩兼具备以下优点:1)利用机械能取代人力,发挥更大威力;2)简化使用的难度;3)制作相对简单,方便武器量产。
弓需要依靠人的臂力去张开,个人体格与力量会影响到拉弓的力度。而且,人的手臂在用力至极限时会震动,也影响弓的发挥。然而,弩可以利用机械加强人体力量张开弓臂,甚至可以利用工具帮助拉张弓弦。简单的弩,可以利用人体的腰部和脚的仰张力帮助开弓,比单纯使用臂力更有效。在中国和欧洲,都出现过有脚踏的“踏张弩”。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更可以用绞盘和扣绳等工具配合,发挥更大的能量去展开弓臂。甚至有大型弩需要几人合力才能拉开。
弩的设计克服了人体力量的界限,容许士兵张开更强力的弓臂。因此,弩的强度可比弓更大,使其威力和射程大增。例如,《宋史》记载的弓拉力为一石左右(约76公斤),但弩拉力则为四石(约304公斤),是其4倍。
此外,弩的使用也比弓要简单得多,可明显减低弩射手的训练时间。弩射手拉开弦后,即可以将弦固定于弩机的机关上(中国称之为“牙”),无需像弓箭手一样花力气维持弓弦张开。因此,弩射手只需学会如何张开弩臂,而不需像弓箭手一样训练臂力,或是学习“伏气诀”等呼吸技巧。优良的弓箭手虽然比弩射手更为珍贵,但动辄要花上几年至十几年的时间锻炼,成本要远比弩射手为高。
更甚者,由于弩可以利用拉力补足弓臂的反弹力和柔软度,是故其使用的木材和物料并没有弓这般讲究。上好的复合弓臂需要用上好的木材、竹、动物的筋,以至于漆,制作相当复杂。大部分的弓箭手都会有其专属的弓以确保其发挥。但弩射手并不需要特别的专属弩,弩臂的木材没有这么讲究,金属的强化部分和弩机也能以模具大量制作。因此,弩的量产工序要比弓来得简单,方便大量配给予士兵。
弩作为武器为军队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分法去装备军队,同时又确保其威力。从考古发现,中国在秦朝开始已经量产弩并以此装备军队,从此使中国军队倾向以远射兵器主力作战。欧洲到中世纪时,也开始广泛应用弩,对传统的肉搏战术和盔甲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弩的发展也象征了武器发展的趋势——轻量和小型化。早期的弩体积很大,需要几个人操作,而且只能在固定位置使用,不便携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弩变得小巧轻便,一个人也能操作。牙签弩的出现,也许就是承接了这种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