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香港摄影记者余伟建(Vincent),最近推出摄影集《Hong Kong/China Photographers Nine》,内容收录了他多年来在美联社工作期间,在香港、泰国、北京、北韩等地采访拍摄的9组新闻相片,他更同时举行《Nine Lives》摄影展览展出其中作品。Vincent在1985年起担任摄影记者,至今超过30年。他坦言,自己打从摄影初期,便深受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影响,每次来到新闻现场,都在寻找“决定性瞬间”。他说:“起初我会想,如果自己影不到,不代表它不存在,而是自己差劲。也许某某大师来到,就会拍摄得到。”对于香港新一代的摄影师,他充满希望,认为尤其是近4、5年,年轻人在工作以外也对摄影充满热情。但他寄语年轻摄影师,要多看外国的东西,“因为摄影是外国来的事物,要多看摄影史,尤其在自己纪实的范畴,知道有哪些人曾做过甚么。不要以为自己的东西很特别,却原来早就有人拍过。”Vincent曾获多个奖项,包括POYI年度摄影师优异奖等。2011年,他凭一张金正日与金正恩父子的相片,赢得世界新闻图片(World Press Photo,荷赛)奖项,是该比赛中首位入选三甲的香港摄影师。他的作品获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01影像”与Vincent进行了一次详尽访谈,并与读者分享新书作品。是次展览将于2月17日至28日在中环艺穗会陈丽玲画廊举行,更有新书发布会及分享会等活动,对新闻摄影有兴趣的读者值得留意。更多详情,请浏览:http://bit.ly/2lgnxiY摄影:Vincent Yu/美联社(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撰文:徐尉晋
美联社香港摄影记者余伟建(Vincent),最近推出摄影集《Hong Kong/China Photographers Nine》,内容收录了他多年来在美联社工作期间,在香港、泰国、北京、北韩等地采访拍摄的9组新闻相片,他更同时举行《Nine Lives》摄影展览展出其中作品。(Vincent Yu/美联社) 回顾30年新闻摄影路,Vincent表示,自己打从摄影初期,便深受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影响。他说:“在观塘职训念书时,我看过一些书籍。其中对他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十分欣赏。在《英文虎报》工作的那4年,完全是用这个态度去拍摄。”(Vincent Yu/美联社) Vincent认为,一张好的新闻照片,不只是一个客观的纪录。他说:“因为太多人都做到客观的纪录,不是说这样完全没价值,而是应要更加多的东西。”他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被杀相片为例,说:“纯粹的客观,而又拍得好,是十分困难的事。除非客观事实本身已很厉害,例如这张照片。但这些场面很多时候并不会日常出现。”他笑言:“人生有几多个这样的时刻?”(Vincent Yu/美联社) 他表示,好的新闻照片要有几个层次。首先,内容上要有message(讯息),他指:“那可以是一个看法,或者一个评论。”第二,在摄影上要有很高的技术,“例如构图、光线、颜色、角度、时刻等,都要是好的。”除了以上两项,Vincent还认为,好的新闻相片需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Vincent Yu/美联社) Vincent分享他的拍摄经验,他说:“去到新闻现场,第一我会思考这件是甚么事情,What’s the point?要找出甚么是重点。例如,最近我在拍摄特首选举,候选人出席一些场面,我会想,这些人物在这个事件中的角色是甚么?这些人物在整个特首选举的意义是甚么?除了以上两个层次,我还会想,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意义是甚么呢?”他认为好的相片,要达到这三个层次,加上影像上要有足够的表达能力。(Vincent Yu/美联社) 每次来到新闻现场,Vincent都在寻找“决定性瞬间”,他说:“当然要看客观环境,有几个可能性,可能是客观上没有,可能是你差劲,或者全部人也差劲,因此拍摄不到。”他又说,“问题是,有些人会说根本没有,但那不代表它不存在。起初我会想,如果自己影不到,不是没有,而是自己差劲。也许某某大师来到,就会拍摄得到。”(Vincent Yu/美联社) Vincent表示,许多时候在拍摄前已经开始思考,他说最近特首选举令他废寝忘餐,他晚上睡觉前会在网上听不同的时事节目,一听便是两三小时,连他的太太也认为他疯狂。他认为,愈了解,便有愈多层次去拍摄。“某一个场面,某一样事物,对其他人来说是没有意思的。但知道愈多资料,便有愈多看法,有些事物变成有意思。加上你的摄影技术,去做一张相,去处理一个画面。”(Vincent Yu/美联社) “造相(composite)的意思,你明白吗?”Vincent笑道,他形容自己大部分为美联社拍摄的相片都经过思考,“安排得好劲。”他指,“(摄影)不是客观的,要等候,事物大小要经过铺排,拍摄时靠近这边还是那边好,甚至可以不拣它,也需要安排。”Vincent表示他有时为了拍摄一张相片,不惜等待数个小时,他说:“Cartier Bresson教的,等待是一种武器。”(Vincent Yu/美联社) 是次展览其中一组相片,为Vincent在北韩拍摄的全景(Panorama)相片。“我已到过数次北韩,因此在想用何方法令拍摄上有所突破。数年前,我在香港拍摄了一辑《消失的海岸线》,曾使用过617菲林相机,因为一旦失败成本很贵,那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观察事物的能力快了很多。”Vincent表示自己共拍了5、6年全景摄影。(Vincent Yu/美联社) 后来一张Vincent在北韩拍摄金正日与金正恩父子的全景相片,为他赢得了2011年世界新闻图片(World Press Photo,荷赛)新闻人物组(单张)季军,是香港首位入选三甲的摄影师。“赢得奖项心情当然很开心,(荷赛)本来好像是很遥远的事,因为我们较少去拍摄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Vincent Yu/美联社) 但他表示,更令他感到鼓舞的,是在2013年获得全球年度图片奖中的年度摄影师优异奖(POYI,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Award of Excellence)奖项,第四名。他解释:“由于那是一个由50张相组成的作品集(portfolio),单张可以“撞”,可以参加的组别较多,“撞中”的机会也较大。用50张图组去比赛,幸运的成份较低,而且当年冠军为马格兰摄影社摄影师Paolo Pellegrin。”(Vincent Yu/美联社) 回忆学习摄影的过程,他说:“起初我喜欢画画,但我发觉画画是一件很慢的事,自己较没有耐性。大概中学时期,发现有摄影这样的一回事,摄影的过程比较快,因此喜欢上摄影,直至现在。”(Vincent Yu/美联社) Vincent自1985年在《英文虎报》出任摄影记者,至今超过三十年,问到如何在多年来保持热情,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何我仍是充满passion,或许是我不断接触不同范畴的事物,不只是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都很有兴趣。”(Vincent Yu/美联社) 他又补充道,自己喜欢的已不只是纪实摄影:“从Cartier-Bresson到Robert Frank、Diane Arbus、Garry Winogrand、Lee Friedlander、Josef Koudelka等纪实摄影师,到当代作品、Photoshop创作、甚至摆拍的摄影我都很欣赏,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尝试。”他称,过程中有许多东西,虽然做不到或未做到,但可以把里面的元素放进自己的摄影里,互相启发。(Vincent Yu/美联社) “有一件事我一直很想做到,就是找到自己的风格。”Vincent说自己大概由30岁开始已经有这个想法,“后来差不多放弃、或没有刻意去追求。”他形容,自己现在的照片“只是没有那么类似,没那么一般。”他笑说:“或许有少少不同,但许多人也与别不同呀。”他表示自己在努力,希望创立属于自己的风格。(Vincent Yu/美联社) 新书结集了Vincent到北韩、海参威、泰国、北京等地采访的照片,问到哪一次最难忘,他说:“不同地方也有不一样的难忘,例如采访泰国红衫军,虽然不可和伊拉克等地比较,但那属于危险的难忘。有两名记者身亡,多人受伤。”他说,那次在一个被示威者占领的商场外,拍摄了一个星期,当时自己要穿上20多磅的避弹衣采访,很热很累,但时间充裕,每天可以在相同的场景里思考新的拍摄方法。另一次到四川采访,亦令他留深刻印象:“那时自己的小孩刚出生,采访时看到满地书包,父母到殓房认尸后哭泣的画面,第一次令我边哭边拍摄。”(Vincent Yu/美联社) Vincent表示,最初获出版社邀请出版摄影集时,并没想过用新闻摄影的角度出发。后来灵机一触,发觉可以整理一下自己多年来的新闻作品。加上,之前出版的8本《Hong Kong/ China Photographers》系列,并未收录过新闻摄影作品,因此选择以此为切入点。(Vincent Yu/美联社) “如果要说新闻摄影(photojournalism),我认为这次书里的作品,比较倾向摄影(photo)多一点,而且我个人也不是太喜欢hard news。”Vincent表示,由于篇幅所限,自己与高志强老师交流后,最终在书本里编排了9组照片。展览名字《Nine Lives》则由艺术评论人黄启裕(Blues)命名。(徐尉晋摄) Vincent认为,摄影集、展览和互联网是三个非常不同的平台。“例如许多日本摄影师作品的精神所有,都是在书上呈现出来的,书本的纸质、相片大小、编排、设计等,展览和互联网都不可取代,完全是两回事。相比起网络,书的艺术成份多一点。”他又说:“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可以流传。”(徐尉晋摄) 他表示,展览可以有声音、影片、光暗、步行观看的过程等,也是书本做不到的。Vincent最近在巴黎参观了一个有关1960年代日本摄影杂志《Provoke》的展览,他说:“展览中有相、短片、投影、电视等,更把这本世界摄影史上重要的杂志拆开一张张。看到这个重要时期一个这样好的展览,非常精彩!我足足看了超过2小时。”(徐尉晋摄) Vincent 提到,虽然对媒体的前景不确定,但对香港新一代摄影师很有希望,他说:“从我的年代到现在,曾有一段时期,摄影师在工作以外不是很活跃,一般来说很少充满热情。近4、5年,或许与网媒的出现有关,我认为,年轻人对摄影的热情,多于揾食。”他寄语年轻的摄影师,要多看外国的东西,“因为摄影是从外国来的,你要多看摄影史,我不是说你要知道很全面的摄影史,但在自己纪实的范畴,也知道有谁人曾做过甚么,例如刚才提到Robert Frank、Diane Arbus等人。不要以为自己的东西很特别,原来早就有人拍过。”他又说:“第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兴趣,第二是要够勤力,当这两者兼备的人,就算不去到最top,也一定去到中间。”(徐尉晋摄) Vincent 表示,未来想影的题材还有很多:“我有一个清单,每晚睡不觉就会加上去,但我想就算经过筛选,20年也是做不完。”是次展览将于2月17日至28日在中环艺穗会陈丽玲画廊举行,更有新书发布会及分享会等活动。更多详情,请浏览:http://bit.ly/2lgnx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