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成因】为何鸡易病? 饲养环境挤迫、用药催生

撰文: 吴韵菁
出版:更新:
所谓“free-range”(放养)模式,其环境也是极为挤拥。(PETA)

鸡年,要更爱护鸡。但近年本地有关鸡的消息,都是关于禽流感,政府要将数千至万只鸡“销毁”,令爱护动物的人心碎。可是近十年世界各地不断出现禽流感病毒,更不时指会变种、可能人传人:香港人最熟识的是H5N1,去年初印度爆发的H7N8,还有去年6月屯门仁爱街市的家禽粪便样本,发现了H7N9禽流感病毒。农历年前澳门亦发现当地批发市场一批鸡鸽,带有H7亚型禽流感病毒,澳门政府即时屠杀共1万4千只鸡及4千只鸽,以防禽流感爆发……鸡,真的如此弱不禁风?郁啲就病?

为了令母鸡增加产蛋量,以及快速长大,鸡农蛋农会以不同的抗生素、激素来养鸡。鸡只不停生蛋,也会令牠们的免疫力下降。(HappyHenChickenRescue网站)

被快速生长的小鸡

每次发现禽流感病毒,为确保人类健康起见,各国政府都会销毁一大批鸡只,当中不少鸡只是健康无受感染,本地乐队LMF亦曾讽刺此做法,在歌曲《WTF》中写到“啲鸡有问题 你就杀晒啲鸡”。视鸡为宠物的Angela指鸡鲜有生病问题源头,到底是什么?

据根不少国际动保团体的调查,发现工业式畜牧鸡只的饲养方式,会令家禽集体感染禽流感的机会大增。研究人与动物关系的学者Margo DeMello著作《Animal and Society》中指:“现代畜牧业的大原则,就是维持低成本及提升产量。”

食物纪录片《Food, Inc》揭露,欧美等地鸡农设在鸡场设人工照明系统,增长照明时间来加速鸡只成长,让鸡不停长肉,如欲加速鸡只长肉,可在饲料中加入生长激素。据美国爱护动物协会(ASPCA)指出,1925年时,鸡农需要用16周时间才养出2.5磅鸡肉,而今只需要6星期(42天)时间便可养到重量多一倍(即5磅)鸡肉。饲养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催谷生长药物,鸡只的免疫能力雍以建立及正常运作,因此容易患病。

现代畜牧业的大原则,就是维持低成本及提升产量。
Margo DeMello(研究人与动物关系学者)
鸡的天性会按血缘、家族划分地头,但在现代畜牧场内,牠们被迫困养在一起。(veganoutreach.org)

精神压力大  容易生病

外国以“battery cage”来形容鸡农及蛋农养殖场的环境(因其形状如电池内格般挤迫),即使2012年欧盟对畜牧业加强监管,规定蛋农养鸡时,要为每只鸡提供最少A4呎吋(21.0 x 29.7cm)的空间,但一只鸡所需要的空间远不只此大小,而鸡这类家禽有其家庭观念,也会划分宗族及地头,但鸡农、蛋农饲养时,却未有考虑鸡只的生性与生活习惯。

将没有血缘关系的鸡集体困养在窄小的地方,会令鸡只产生心理压力及不安情绪,鸡会出现互相追啄,心理压力令鸡只更容易生病。为方便管理,农场主人会在无麻醉下为小鸡剪喙,而未有从源头改善问题。Margo DeMello指,美国蛋农利用“battery farm”模式养鸡,已发展至1人能照顾3万只鸡的“高效率”。

外国不少动保组织时就“battery cage”问题上街抗议,要求改良动物福利。(peta)

狭窄环境成病毒温床

现代工业畜牧场的饲养环境,令鸡身心饱受煎熬,除此之外,也成了各种病毒的温床。据国际动保组织PETA指,鸡只生活的地方,充斥住粪便,鸡只可谓在粪便中生活,而由于饲养环境挤迫,若有一只鸡患病,其传染速度极快,整个农舍的鸡都会迅速病倒。为使鸡只不易病倒,鸡农会喂鸡吃抗生素,以美国为例,鸡只比人类所吃下多3倍的抗生素(按体重比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