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女生】会计师助不丹妇女卖签名围巾脱贫︰没想过拯救世界
今时今日,绝不能看轻一张照片的威力;有人可以一夜成名,有人却以照片,协助一班不丹妇女脱贫,并展开一段Long-distance姊妹情谊。“我是会计师出身,跟其他会计师一样非常闷蛋,更从没想过像年轻人般要save the world,去旅行就是旅行,完全没想过会开展这门生意。”眼前的Quin(汤笑娟)是位英国上市公司的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亦是手造围巾品牌Ana by Karma(意译:Karma的姊妹)创办人。摄影:李孙彤、部份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帧照片的威力
03年因好奇心驱使到不丹旅行,在当地朋友盛情邀请下,Quin两年多前再赴异地,这次旅行,则改变了她(们)的一生。“我再去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有在职贫穷的问题,每月只赚7000到1万元(约千余元港币),生活相当艰苦。记得不丹妇女们都懂织布造衣,便打算送二百美元给他们买部衣车,怎料他的太太不接受。”当日那位太太,正是Karma。Quin灵机一触,请Karma为她织围巾,再放上网转售予朋友,赚回来的便应足够支付一部衣车。谁知一张普通不过的照片上载社交网站,随即换来四十多条订单。“最后我拿出八百多元美金,放到她手上,她一看到,便哭出来,原因是她一辈子都未见过这么多钱,还要是自己赚回来。”Quin激动地说。
在不丹,三十多岁或以上的乡村女性,大多目不识丁,更不谙英语,原因非重男轻女,而是学校往往要走三天路程,家里即使有钱,也未必会送女儿上学。Quin也是透过Karma的丈夫或翻译人员,才能跟她们沟通。“别小看人家没读过书就较愚昧,其实未曾读书只是像被监禁般,少了些机会。她们却很聪明,亦很重视社群关系,懂得跟姐妹分工合作,两天便做好多条围巾。”自此,Quin便成了销售围巾的中间人。
我看待她们每一位都是business woman,每一个都要给我办法,令围巾变得更吸引。
“每一位都是business woman”
别以为单是有织布技术便能成事,要由妈妈传女儿的家庭工艺,变成能接公司订单的小型公司,Quin由定立尺寸标准、洗烫到包装,皆一手一脚亲自教授。“开始时围巾非常不规则,原来他们习惯以手臂及竹作量器,结果我买了五十把尺,逐家逐户教她们量度。”Quin不但设立工作坊改善织布技巧,更拿出世界地图,以瓜菜作外币,向她们灌输国际货币概念,以免被骗。“每次看见她们,总会叫我下多些订单,但我会教导她们是客人下订单,我并不是老板。因为我看待她们每一位都是business woman,每一个都要给我办法,令围巾变得更吸引。”
饱受质疑的hard time
亲自协助、教导当然劳力,但面对不断被人质疑,由是不是真的由不丹妇女制作,到被批评身为基督徒的她,不应帮助佛教国家,才最为劳心。“最大的hard time是头六个月,最过份的一位,竟然问我是不是只给不丹妇女一蚊美金作报酬?我心想一蚊连买yarn(纱)都不够!”“每次抱著做完这单便不再接的心态,想不到又会接多张大单。”如是者,公司又走过两年半光景。
“有一位叫Tashi的女士告诉我,虽然她从未离开过不丹,但所造的围巾可以,就像自己也能看到世界一样。”
让围巾环游世界
面对质疑,Quin当然也想过放弃,毕竟只是一份“义工”,全无收入。但建立了的情谊,看到她们接触新资讯的雀跃神情,都是令Quin下定经营的决心。“有一位叫Tashi的女士告诉我,虽然她从未离开过不丹,但所造的围巾可以,就像自己也能看到世界一样。”Quin说得眼有泪光。“作为专业人士,平日处理的交易数以百万计,要做怎会做小事?结果想做的,往往不了了之。做这事令我明白,再微小的事继续做,或能对人有很大的帮助。像我是会计出身,懂得定价策略,根本不是什么才能,却能帮上这班女士。”
提升女性形象地位
公司渐渐累积至七十多位不丹妇女加入,冬季生意好时,妇女们的薪金往往能追平丈夫,甚至追过,Quin笑指甚至有姊妹,找她倾诉老公呷醋的烦恼。公司赚回来的钱,Quin协助她们在当地成立信托基金,以支援医疗费用,及子女的学费借贷等。Quin甚至开班教授她们的孩子摄影,学习一技之长傍身。“我们赚到的钱也会回馈当地的学校,如购买电脑。女士们都非常自豪,以往只是家庭主妇,不懂赚钱又不识字,连老公也看不起她们。现在我会说这都是她们赚回来,社会地位也随之提升。”Quin期望终有一天,品牌能支付她的薪金,那便意味这门生意、这段跨国度的互助关系,真正能茁壮成长。
品牌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