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一|俄美乌角力后,中国不再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典型崛起国

撰文: 孙太一
出版:更新:

近期,特朗普与普京又进行了通话。虽然双方通话后发表的声明有差异,但其实质是俄乌局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特朗普一方面试图通过施压乌克兰获取关键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又与俄罗斯关系升温。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大环境、机遇与挑战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俄乌局势何去何从?全球格局会发生何种变化?

美俄各说各话:停火并非易事

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后,双方都对实际的对话内容做了解读,选择对自身更有利的内容来广而告之。特朗普这边自然是什么事情都大吹特吹,随便一个小小的成绩好像都要说得很了不起的样子。事实上,特朗普方面并没有实现原定希望达成的30天全面停火目标,仅仅是得到一个未来30天在能源和基础设施以及黑海海上的局部停火,并在第二天进行换俘。当前主战场并不在这些区域,普京也想给特朗普一些甜头,所以在这一点上双方达成的共识,也是双方通话最主要的成果。

普京方面,他事实上仅仅表达了可以继续就全面停火及永久和平展开技术谈判的意愿。也就是说下次可以接着谈,能谈得怎么样就另当别论了。而且,普京方面着重提到的其实是较为严苛的停火条件。他要求在特朗普提议的停火期间,全面暂停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至少停止美国的军事援助,他要求允许俄方继续控制占领区,并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目标。欧洲已经表示对此强烈反对了,他们担忧俄罗斯仅仅是借机重整军备,而乌克兰则可能在这段时间内无法获得新的武器补给。但特朗普为了尽快促成停火,已部分接受了俄方提出的条件。

2025年3月3日,德国杜塞道夫(Düsseldorf)传统的“玫瑰星期一”(Rose Monday)花车游行,有花车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为主题。(Reuters)

特朗普虽然找人代笔写过《谈判的艺术》,但他显然不怎么会谈判。在当前的互动中他显得很着急,很轻易地就做出了诸多重大让步,却并没有换回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正如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俄罗斯问题专家希尔(Fiona Hill)评价的那样,普京在与特朗普的通话中经常会戏弄特朗普,而特朗普却毫无察觉。希尔表示,特朗普在与普京的屡次会谈中缺乏准备,更多关注个人互动而非外交策略。她回忆称,自己曾在一次通话中仔细听取俄方讲话,发现普京的言辞中暗含威胁,但特朗普却在结束后形容交流“很棒”。希尔认为,翻译也往往会遗漏普京的讽刺和试探,导致特朗普未能真正理解外交动态,也从不进行会后总结。她批评特朗普的外交方式为“业余操作”,并指出普京多次利用语言障碍和误译来操纵特朗普。事实上,在通话后没多久,俄罗斯方面就对基辅发动了无人机袭击,而特朗普政府也没有任何实质的威慑与应对。

特朗普的双重策略:施压与疏远

特朗普对乌克兰的策略可谓“一石二鸟”。在暂停援助的同时,他试图从乌克兰获取关键矿产资源,派遣美国矿工进入乌克兰开采。他天真地认为,只要美国派几个矿工去乌克兰挖矿,俄罗斯就不会再对乌克兰有野心了。他的逻辑是,俄罗斯要是伤害了美国的矿工,那就是攻击了美国,俄罗斯不敢。但是,俄罗斯哪怕真的怕美国,难道不能绕着矿产执行任务吗?

特朗普政府的信用问题也由此浮出水面。他在第一任期与墨西哥、加拿大谈成了《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但在第二任期开始后,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这表明,即使特朗普通过断粮、要价最终与乌克兰达成协议,这个协议能维持多久也很难说。等特朗普觉得不满意了,又可能推倒重来,重新要价。泽连斯基在白宫描述普京如何不守承诺,事实上,特朗普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美乌矿产协议的前景:希望与隐忧

此前,有消息称特朗普或在国会演讲中宣布关于矿产协议事宜,但事实是没有。本来泽连斯基在华盛顿的当天下午双方就准备好要签协议的,只不过一方面泽连斯基不甘心,还想再尝试一下寻求更为实质的安全保障,不是就来几个美国的矿工的那种;而万斯呢也想在领导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结果双方都玩脱了。

图为2025年3月23日,乌克兰基辅一栋公寓大楼被俄罗斯无人机攻击后,消防人员在现场工作。(Reuters)

然而,短期内美乌矿产协议达成的可能性仍然不小。万斯已经释放出缓和信号,称白宫仍然愿意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并表示美方听到了一些积极的消息,暗示美乌合作的可能性仍未完全关闭。泽连斯基也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长文,试图缓和与特朗普的紧张关系,并提出有限停火方案。他强调乌克兰渴望和平,愿意签署协议,并对美国表示感谢。同时,他特别提及“特朗普的强有力领导”,称双方在白宫的会面“令人遗憾”,并表示“是时候纠正局面了”。可见,双方在玩脱之后又都试图“找补”,希望能重新回到原有的轨道上来。

美俄关系升温:战略考量与全球影响

在与乌克兰关系紧张的同时,特朗普与俄罗斯的关系却在升温。特朗普惧怕核大国,也同时和普京有私人感情。无论之前披露的特朗普和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关系是否为真,至少特朗普认为,“通俄门”期间是普京和他一同经历了不公,在他眼里这是一起经历过风雨的弟兄了。

除了这一层关系以外,特朗普自然希望能够让美国从俄乌抽身,能够让美国节省海外开支,让欧洲人自己去管欧洲的防御。同时,特朗普还想借俄罗斯在欧亚非的影响力,去帮美国做一些事。比如,俄罗斯当前已经同意协助特朗普政府与伊朗沟通,这包括伊核计划及其对地区反美武装的支持等问题。也就是说,俄罗斯在某些议题上,甚至已经逐渐开始扮演特朗普政府代言人,至少是传声筒的角色了。

“修昔底德陷阱”再思考:全球秩序的重塑

“修昔底德陷阱”理论讲的是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在权势转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摩擦,但现在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立场的改变,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缩,尤其是推崇重商主义,直接自己放弃了守成大国所要维持的既定国际秩序。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埃里森认为,中美恐将重蹈强权接替的历史宿命,难逃一战。(资料图片)

因此,中国与其说是崛起国,不如说已经可以做出取代原守成国、对原有秩序进行维护甚至主导的国家。在具体议题上,比如在经贸层面,与其对美国加征关税进行对等的同样是重商主义性质的报复性关税,不如借此契机推动美国以外其他的国家,尤其是已经被美国加关税或者接下来大概率要被加征对等关税的国家来促成一个新的以全球化、市场化、经济自由化为核心的新秩序,并且通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继续投入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等全球议题上来进一步增加软实力。

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反复,特朗普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策略,以及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已让“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不再适用中美关系。在此背景下,中国等新兴大国有机会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也正在悄然而至。

本文作者孙太一是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