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沿海城市的气候变化适应性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洪蔼诚

沿海城市正处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前沿,面临著多重挑战,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以及由此引发的基础设施破坏和居民生活安全威胁等问题。 这些问题突显了迫切且有效的气候适应策略的必要性。最近发表于《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全球199个沿海城市的气候变化适应状况,揭示了它们在气候适应方面的进展与显著差距。

研究显示,许多城市的适应速度过于缓慢,范围不足,且未能实现变革性改进。许多措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因为它们仅针对过去和当前的气候模式作出应对,而未能为未来预期的风险做好准备。在气候变化影响日渐加剧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历史气候数据可能导致低估未来的风险。城市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气候风险评估,以深入了解其脆弱性,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各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中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往往因为政府资源有限,难以为防洪基础设施、气候韧性建设以及其他关键适应性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财政压力,这些地区的应对措施更多地依赖于个人和家庭层面的适应行动,例如临时加固房屋或简单的排水设施,而非大规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这突显了气候融资方面的重大缺口,尤其是在低收入地区,因缺乏财政支持,难以推动大规模的气候适应行动。

没有任何城市能够免受气候影响。各国政府必须加大对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例如修建海堤、防洪堤坝和防洪屏障,以抵御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的威胁。同时,恢复红树林、湿地等自然屏障,不仅能有效应对水位上升,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生态效益。此外,城市规划应充分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创新的排洪系统、绿化屋顶和透水路面等措施,以有效管理过量降雨,减少城市水浸风险。另一方面,推行变革性的策略至关重要,包括改革治理结构、增加对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投资,以及加强政府、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合作。这些举措能有效打造具韧性的都市环境,帮助城市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随著沿海城市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气候风险日益加剧,建立有效的适应措施刻不容缓。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城市规划者必须携手合作,结合科学研究、地方知识和国际经验,共同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确保城市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作者洪蔼诚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 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 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