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友|气候变迁如何威胁全球海上贸易?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洪蔼诚

最近几个月,巴拿马运河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重新掌权的几周内,特朗普便在全球发动经济战争,并扬言要为美国夺回这条运河。虽然这些政治议题吸引了不少目光,但真正危及这条跨洋通道的,或许不是这位第47任美国总统,而是气候变化。

要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一些背景。巴拿马运河建于1914年,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捷径。通过这条运河,船只无需绕行南美洲,航行时间得以缩短近一半。然而,巴拿马运河并非自然形成的两大洋之间的河流,而是一项工程奇迹。这条运河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水上电梯,通过水闸系统将船只提升至比海平面高出26米的高度,穿越附近的人工淡水湖——加通湖(Gatun Lake),然后在入闸后降低水位至海平面,让船只顺利驶离。目前,这条水道每年可供多达14,000艘船只通行,承载著全球贸易量的2.5%,其中,美国和中国是两大主要使用国。

那么,巴拿马运河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呢?每当船只通过这条水道时,约2亿公升淡水会在闸门操作时从加通湖释放到大海。虽然巴拿马是世界上最潮湿的国家之一,但气候变化导致更长的干旱期、不稳定的降雨模式,以及更频繁的厄尔尼诺事件,这些因素使加通湖的水位无法快速补充。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加通湖的水位已降低到不得不限制每日船只通行数量的程度,并对船只大小和重量进行限制,因为较重的船只在浅水区容易刮到湖底。这样的限制意味著意味著更少的船只能通过、更长的等待时间以及更多的货物运输延误。此外,加通湖的干旱问题不仅影响国际贸易,因为该湖还是巴拿马超过一半人口的饮用水来源。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当局已承诺投入80亿美元用于提升基础设施,以减低碳排放并更妥善地管理用水,例如,开发港口让船只将货物卸载至陆上运输工具,并在通道的另一端重新装载货物。其众多措施之一包括一耗资16亿美元的超级工程,在印第奥河建设大坝,以确保运河的供水稳定。然而,这项提案备受争议,因为它涉及砍伐大片土地,破坏生态系统,并迫使当地社区搬迁。

从极端降雨、野火等现象来看,气候变化的威胁无处不在。然而,对巴拿马运河而言,其影响显得更加微妙。为了确保这条对全球贸易至关重要的动脉,能够在持续升温的世界中正常运作,必须依靠创新、投资,以及加强适应能力的决心与行动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作者洪蔼诚博士是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