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主权到技术主权:大国会上演数字经济“冷战”吗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9月29日在希腊表示欢迎其加入“清洁网络”。稍早前,蓬佩奥已经称美国将扩大对中国的“清洁网络”计划,对中国手机应用程序与云端运算服务纳入该计划加以限制。
特朗普政府希望借助“清洁网络”在全球打压中国,中国外长王毅在9月初提出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称要打造各方普遍接受的全球数据安全规则。
中美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博弈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思路。而事实上,对于数字经济,中美欧此前都提出了相应的概念。
譬如欧洲议会7月14日发布了《欧洲数字主权报吿》,提到了“数字主权”。早前的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到了“技术主权”的概念。 法国总统马克龙谈及的“欧洲主权”构想中,除了“经济主权”外,也包括“技术主权”。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首次明确“网络空间主权”概念。之后,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了“尊重网络主权”的说法。
更早前的2010年,美国商务部提到了“数字国家”(digital nation)的概念。
不论是欧洲的“技术主权”,中国的“网络主权”,亦或是美国的“数字国家”说法,一个共同点就是赋予了数字经济以实体国家的意义,技术或者是数据等都应当有“国境线”。
不过,各方因发展状况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数字经济规则。
以数据跨境传输为例,美国主张数据跨境自由传输,并坚决反对数字本地化;欧盟支持跨境自由传输,但政府要进行监管,保护数据和消费者隐私;中国则认为数据跨境自由传输应当由各国自行规定,要求实行数据的本土化。
在数字经济治理尚未有形成共识和普遍规则之时,各国只能率先制定自己的规则,以抢占话语权。说到底,这实质上是数字经济秩序之争。而在这场竞争中,欧盟一直采取被动应对的规管方案,迟迟无法与中美一般建立成体系的数字经济产业,俨然正被中美拉开距离。
2018年,谷歌前CEO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便曾表示:“未来十年内,世界上将产生两套截然不同的互联网:一个由美国领导,另一个由中国领导”。我们也曾多次撰文表示,“开放的互联网”终将是个浪漫的想象,中美博弈的下一阶段前景,将会是两套不同的技术及数字产业体系。
【TECH】世界将变成“一国一网”?开放的互联网终只是浪漫想象?
各自的规则不同,拉锯正在进行之中,任何一方都难以说服另一方,数字经济也正朝着各方对立的方向发展。美国已开始拉拢盟友战队,希望建立自己阵营的局面开始呈现。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世界,然而,互联网也正在被世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