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矛盾】方伟晶教授: 美国“大熔炉”理想值得追求

撰文: 陈骏豪
出版:更新:

美国是多民族国家,黑人、白人、拉美裔人、亚裔人、北美原住民等身处同一国度,各自追寻生活目标和意义。不同文化交汇于美洲大陆,其中大都会纽约更成为各人实现“美国梦”的地方,背后象征每人都可凭自己努力、勇气和创意,奋斗出一番事业。1908年,英国作家赞格威尔(Israel Zangwill)在剧作《熔炉》用金属坩埚比喻各种文化汇聚之地,“大熔炉”(melting pot)渐渐成为美国的代名词。《香港01》专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教授方伟晶,谈谈“大熔炉”背后的文化理想和融合期间的挑战。“大熔炉”内里的反应可以很复杂。美国立国精神欢迎各种背景的人到当地寻梦,实践理想,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均等机会。方伟晶指有研究形容“如果一辆巴士,本身是空的,人人都可上车,当然最理想;假若巴士上已经存在一部分人,等候人数相同,就不是每人都可以上车。”现实美国社会中,巴士上的大部分是白人。

美国常被誉为文化大熔炉,到纽约一趟,地铁试各种各样的乘客便可见一斑。(Getty Images)
受访者中大社会学教授方伟晶。

种族问题源于制度不公

由巴士比喻延伸出的,是美国不同种族的机会均等问题。如果不论种族,每个人的表现相当,但因着教育程度、语言能力,乃至社交网络有异,令少数民族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就会衍生各种族间的矛盾。就近月美国多宗枪击事件而言,不少黑人都指控以白人为主的警察滥权。方伟晶称美国罗省及南部的州份,不少警察都对黑人聚集的地区多加巡查。在1960年代,美国开始流行“近邻监察”(Neighborhood watch),社区居民组织起来,监控嫌疑人物,当时不少犯罪者是非白人,然而这个针对少数民族的做法,并无因为非白人犯罪者数目减少而消散,反而成为白人和黑人、拉美裔人冲突的原因。

拉美裔人久历同化  或排拒同种“他者”

外界多批评特朗普言论带有种族歧视,一味维护白人利益,但仍然吸引不少拉美裔票源,原因何在?方伟晶指,部分拉美裔人习惯在美国的环境生活,长期同化于美国主流文化,渐渐认同自己是美国人,纵使面对来自同一种族的移民,不免用已同化的眼光看其他外来移民,例如批评他们失礼等。方又称,2008年黑人总统奥巴马上台,对缓解由来已久的种族问题作用不大,原因是美国经济未见复苏,较有本钱承受风险的是白人,少数族裔容易成为经济衰退的牺牲品,例如供不起楼。

既然“大熔炉”概念问题多多,如今继续打正旗号,高呼多元文化融合,会否来得不实际?方伟晶认为大熔炉仍有其重要意义:“大熔炉是个最高理想,不断追求同时,对照现实的不公平情况,社会内众人都应该反省。”公民不应以贡献多少来量度“大熔炉”内各人的表现,反而应该讲究制度公平、机制清晰,确保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每人都有充分机会表现自己,不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