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撑伞》慈善放映 你撑唔撑?

撰文: 邝晓恩
出版:更新:

“应是在戏院公映的《十年》获《环球时报》‘提拔’后吓怕了院线,不敢再播伞运电影。”纪录片《撑伞》的导演陈耀成,曾在访问中指出伞运电影难以获得院线上映的问题所在。上个月,《撑伞》原订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首映,但亚洲协会最后以“座谈会只邀得‘单边讲者’出席”为由突然取消放映。当伞运题材的电影变得地下时,只能寻求社区放映方式作公映。非牟利慈善团体“社区文化发展中心”(CCCD),继去年以《几乎是,革命》作一年一度的慈善放映后,今年再度延续伞运主题,于九龙城书节播放纪录片《撑伞》,作为电影于香港首个开放给公众的筹款放映活动。

纪录片《撑伞》片长117分钟,从九七主权移交的典礼仪式开始记录雨伞运动,探讨97后整个香港的民主进程。(《撑伞》剧照)
纪录片除了访问伞运的发起人和支持者,亦纳入了反对的声音,相对完整地呈现整场运动的面貌。(《撑伞》剧照)

伞运前后 跨三代的历史进程

有人认为雨伞运动遗下创伤,不愿回头正视;也有人认为备忘重要,要面对才能继续走下去。《撑伞》从头铺陈,由八九天安门事件到九七香港回归,叙述至一四年的雨伞运动,正视三代港人对香港民主发展的争论。电影的时间主轴横跨三代之外,访问的人物亦包括了上一代民主派人士李柱铭、刘慧卿、“长毛”梁国雄,建制派人士曾钰成,“占领中环”发起人戴耀廷及资深传媒人黎智英和程翔;以至新一代社运人士黄之锋、梁丽帼、叶泳琳及黄台仰等,分别谈及自治、港独的希望及危机。

电影放映场次不多,但每次亦会邀请不同人士作映后讨论,图为电影于香港外国记者会的首映礼。导演陈耀成感言:“我最感动的赞美来自戴耀廷。他说他被《撑伞》感动到哭了!”(《撑伞》FB专页)
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多年来举办不少社区艺术活动,包括展览、工作坊、放映会、讲座、音乐会、剧场与诗歌活动等。(CCCD)

放映伞运电影 致力推动“社区艺术”

位于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JCCAC)的社区文化发展中心(CCCD) 创立于2004年,致力推动“社区艺术”、“民众文化”与“艺术治疗”,特别向街坊、 弱势社群、外劳、少数族裔、残疾人士等提供各种支援。除了是次电影放映,机构亦定期举办不同活动,并在油麻地营运艺术空间“碧波押”,以艺术走近大众。

是次放映活动共设360个座位,连同较早前100张留给创意书院的赠票,负责人表示门票尚余大概110张,除了前往该中心购买,亦欢迎致电留座,以及在放映当天于现场购买。门票价格以区域而分,区域内不设划位。导演陈耀成将于放映前为电影作简介,并分享自己对运动的看法;放映完结后亦设有座谈会,请来现任立法会议员刘小丽、大学讲师欧阳柽、工运研究者区龙宇,以及CCCD海外发展统筹吴文基作为嘉宾,针对电影以至整场雨伞运动及香港政治现况与观众交流。

详情请浏览活动专页。查询及订票热线:2891 8482

《撑伞》慈善放映

时间:12月04日 7:30pm

地点:兆基创意书院多媒体剧场 (九龙联合道135号)

费用:$300;$6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