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五】家长要懂放手 不能只跟传统观念 读书非唯一出路
生涯规划中,让学生认识自我、明白有多元出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现时大部分的学校也仍以成绩为主,学生难以按自己的长处或是兴趣发展,SEN生因应自身的障碍,情况可能更甚。香港伤健协会希望针对SEN学生的特性,在艺术、音乐、历奇等方面多给他们不同的涉猎和体验机会。负责其中一个SEN生涯规划项目的社工邹卓霛认为,学业成绩会影响SEN学生的自信心,减低他们结交朋友的意欲,阻碍沟通技能的发展等。“有个会员说自己因为成绩差,常被人笑、被欺负,因而不愿意把自己的事和其他人说,久而久之,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甚至把自己弄得很脏,令到其他人更不愿意和他聊天。无论是情绪上或人际关系上,他都需要别人帮助,不管是出来工作还是继续读书,都需要和别人相处。现时我们已安排他去实习,又让他留意仪表,学习如何令其他人喜欢他。”
承接上文︰【SEN.四】NGO补足学校缺口 助认清自我涉猎其他范畴
家长是否愿意放手,也会影响SEN学生的前路。负责相关计划的青年发展部队长注册社工谭子康说,家长需要调节自己的期望,“有时家长可能很疼惜自己的子女,若升不到大学,可能会安排另外一些高级文凭或文凭课程让他们读。”
他举例说,有位自闭症学生记忆力较强,妈妈不想他日晒雨淋,想给他找一份文职,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纵使儿子说不行、不想做,妈妈还是帮他铺排好。“阿仔其实很抗拒,试了半天就走了,不想做下去。他想做运输、送货的工作,因为可以运用自己的才能,可以看地图、坐车。有段时间,他只是打机,不想外出,到后来想找份运输的工作,其实是很大的进步,但母亲可能仍未看到。”
谭子康补充,该名母亲到现在仍未能完全接受儿子的选择。“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小朋友有特殊需要,不想那么快放手。大部份较为传统的家长可能仍倾向希望儿女能继续升学读书,即使他们知道子女未必可以读到大学,但仍怕他们那么快出来工作,保护膜就没有了,会想先帮他们报读课程或是职业训练。”也有一些比较开明的家长,看到SEN子女读得那么辛苦,读到想哭,会让他们尝试不同的事情,但这只是占少数。
社区支援 足可突破困局回到Brian的个案(见前文),妈妈Eva虽然一直对儿子没有太高的要求,但很担心儿子的人际关系。Brian也自认较为孤僻,表达能力较弱,说话不连贯。他在毕业后没再联系职专的同学,自言不太懂如何和他们打开话题,只有数个中学的朋友仍有联系。幸运的是,他明白到自己在这方面较弱,于是毕业后在便利店做兼职员工,希望改善这方面的技能。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总监冼权锋提到,要为SEN学生做生涯规划,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学校,否则永远有局限。若社区方面有很多支援,学校也会受到影响而改变,继而突破学校生涯规划不足的困局。“老师若知道资讯,就能适当地指导SEN学生可以走哪条路,所以我们说要里应外合,例如有NGO提供人际关系的训练。老师也要适当运用社区资源,协助SEN学生发展。”
此外,相比普通学生,SEN学生入大专院校就读职训课程较为困难。冼权锋认为政府可提供资源,让NGO举办更多适合SEN学生的多元化和获认证的职业导向课程,例如媒体制作、酒店款待等,“本来IVE(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也有这种角色,但有太多学生争读,SEN学生争不到,除非更改入学要求。会不会有机构可以提供不用高学费也有认证的课程?比如是发型设计,他们有津贴,能学到一技之长,方便在市场公开就业。”
在现行学制下,SEN学生相对站在较后的起跑线,融合教育本来希望帮他们与普通学生站在同一线上,惟二十多年后,距离这个愿景仍有漫漫长路。生涯规划能帮助SEN学生调整在人生道路上的步调,让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步伐继续前进,若然NGO可以在这一范畴填补空白,社会好应该思考如何扩展及加强它们在这方面的角色。
相关文章︰【SEN.一】推行20多年 融合教育真的有用吗?【SEN.二】高中读美术设计 却因表达力弱只能在便利店兼职【SEN.三】学习成绩以外 与社会接轨同样重要
上文节录自第17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8月5日)《借助NGO 与学校互补 社区实习助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