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三】学习成绩以外 与社会接轨同样重要

撰文: 欧阳翠诗
出版:更新:

香港教育大学特殊学习需要与融合教育中心总监冼权锋认为,理论上,SEN学生一入学便需要生涯规划,而不是在高中才开展,很多先进地区如英国、美国、台湾等,均有法例规定要为每个SEN学生开设“个别学习计划”(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IEP)。

承接上文:【SEN.二】高中读美术设计 却因表达力弱只能在便利店兼职

IEP一般会记录SEN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要加强哪些技能,让老师可以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及审视学生的改善进度等,除了学业上的需要,亦会记录社交、沟通技巧等学习进程。冼权锋说:“一个详尽的IEP可能包括小朋友的生涯规划,比如在初中,看到他沟通能力较弱,但在画画方面较强,可不可以在选科时帮他规划下一条路?这种strength-based(优势为本)的发展在很多特殊教育老师的领域经常谈及。小朋友在某方面有才能,我们就让他们在那方面有较多发展。”

冼权锋提到,有些国家已开始采用业界广泛提倡的“个别支援计划(Individual Support Program,ISP),目的是在学科以外协助SEN学生发展技能,并把这种协助延续至他们投身社会之后。“IEP可能只是集中在学科和教育方面,当同学上到高中,固然可以继续想如何在教育上协助他,但他将来要投身社会,在社会上仍需要支援,要有连贯性,让SEN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之间能够接轨。”

冼权锋认为,主流学校的生涯规划一般要照顾全校学生的需要,较难个别化地帮到SEN学生。(龚嘉盛摄)

香港现时没有法例要求为每个SEN学生设立IEP,冼权锋坦言,只有少数学校会如此做,十个SEN学生当中可能九个也没有IEP。“是否一定要立法才能达到效果呢?现在没有相关法例,只能透过其他方法,比如由学校安排负责生涯规划的老师,或由专责老师负责推广,但要帮到SEN学生,还有很多难关需要克服。”他指出,现时中学的生涯规划老师面对的不只是SEN学生,还有所有中四或以上的学生,重点是要按校政去做,办一些能让全校高中生参与的讲座及活动。

“如果学校是名校,会介绍什么是工程师,什么是医生,会计师要考多少个试,想做工程师要读哪科,入哪间大学较好……如果banding较低,会介绍去台湾升学、当地有什么学科,又或介绍如何去澳大利亚/内地升学及回港后的出路。在普通学校中,生涯规划老师讲求的是照顾全体学生的需要。”冼权锋指,如果要针对个别SEN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便要和SENCO协调,或由SENCO负责整件事,但SENCO未必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现时高中教育面对的挑战,是大家都不知怎去做,只是在摸索而已。

不少SEN学生的家长会在坊间寻求资源,帮助子女。(邓倩萤摄)

高中应推个别化规划

除协助能力较高的SEN学生入读他们想读的大专院校外,冼权锋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按学生的个人兴趣进行个别化的生涯规划,例如观察能力一般的学生有没有表现出其他方面的才能,进而激发他们在那方面的潜能,让他们将来能够投身相关行业。至于不太了解自己职业志向、入大学也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探索不同领域,从中加强对社会的认识。

“香港跟台湾有很大分别,台湾学生读完初中后,会升去另一所学校读高中。能力较高的会升建中(即高级中学)、国中,能力较差的可能去像以前香港的职业先修学校,在高中已分流了,生涯规划已定了,完成学业时已有一些工种在等他们。香港的教育看不到有多元化,要帮这群SEN学生,仍有很多路要走。”冼权锋说。

当香港融合教育推行多年仍未发挥应有功效,而学校在现有制度下无法有效协助SEN学生规划出路,SEN学生是否只能一届又一届地成为牺牲品?

继续阅读︰【SEN.四】NGO补足学校缺口 助认清自我涉猎其他范畴

上文节录自第174期《香港01》周报(2019年8月5日)《“统筹”教育无力 “融合”成效不彰 SEN学生出路仍存障碍》。相关文章︰【SEN.一】推行20多年 融合教育真的有用吗?【SEN.五】家长要懂放手 不能只跟传统观念 读书非唯一出路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