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乡村.图辑】雨崩村,与世隔绝的秘境:走进深山品“黄金”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雨崩村位于云南梅里雪山东麓,四面群山簇拥,海拔3000米。村子里,只有一条驿道与外界相通。村子里长时间与世隔绝,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雨崩”。特别一提的是,雨崩村还盛产“黄金”,让这与世隔绝的村庄增添一份冒险风味:每年5月,雨崩村周围外的森林产出一种菌类,名为“羊肚菌”,它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在中国,羊肚菌因其珍贵更被称为“菌中黄金”。今年5月,《香港01》记者实地造访,为各位读者揭开这犹如天堂般的村庄的神秘面纱。

雨崩村对外唯一道路,是在2018年开通。这条路虽美其名为驿道,但也是条“土路”,一到雨季很容易发生塌方和泥石流灾害。(夏鹏程摄)
不过有人说,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中外一些专家们则认为,这里是香格里拉的缩影。
《香港01》记者于今(2019)年5月探访雨崩村,特别走进原始森林,为各位“品尝”中国乡村。
在雨崩村,记者遇见了雨崩村小学的老师-阿茸,他是第一个走出雨崩外出参加工作的村民。阿茸一开始学医,当了一年医生后,他觉得教书更适合自己,于是回到了雨崩教书,这一教就是43年。图为阿茸老师和妻子次永卓玛站在家门口。(夏鹏程摄)
雨崩村被大山环绕,周围都是原始森林,当地的药材和菌类资源丰富。每年5月,正是采羊肚菌的季节。图为阿茸老师和妻子次永卓玛进山寻找羊肚菌。(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进山之前,都会转去当地的白塔,祈祷能够采到羊肚菌。雨崩村民都是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夏鹏程摄)
事实上,雨崩村村民长时间与世隔绝,直到八年前才通电。如今,村庄正发展旅游开发,村民也把自家的房子改装成了旅社。图为进山之前,次永卓玛用手机拍摄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每天都是早上七、八时进山,晚上七、八时才回家。她用竹篓背上食物和水,翻山越岭去寻找羊肚菌。(夏鹏程摄)
在饥荒年代,女人们进山寻找菌子给家人充饥,与外界联系后,村民才知道了菌的经济价值。(夏鹏程摄)
羊肚菌并不好找,次永卓玛决定先采摘一些蕨菜,蕨菜炒腊肉是当地特色的美食。“注意!只有蕨菜的嫩芽才能食用,老了的蕨菜只能用来喂猪。”次永卓玛说。(夏鹏程摄)
漫山遍野都是蕨菜,没用多久次永卓玛就收集到了半筐蕨菜。(夏鹏程摄)
丈夫阿茸也过来帮忙,两人收集到了满满一筐蕨菜。(夏鹏程摄)
中午,两人在草地上吃饭休息。阿茸告诉记者,他们有一儿一女。女儿在工地上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嫁到新疆去了,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村里的姑娘是不允许嫁出去的。但阿茸过去读过书,思想也开放一些,鼓励女儿自由婚姻。(夏鹏程摄)
至于阿茸儿子还小,现在在当地读初中。(夏鹏程摄)
不过,雨崩村也面临到全中国偏乡都会遭遇的问题,村子的小学因为缺少教师已不招生了,小孩都要去县城里读书,虽然教育质量提升了,但家长都要“租房陪读”增加了家庭的开销。(夏鹏程摄)
休息结束后,次永卓玛继续进山寻找羊肚菌,但是背著一大筐蕨菜相当辛苦。图为次永卓玛靠在木头上休息。(夏鹏程摄)
休息结束后,次永卓玛继续进山寻找羊肚菌,但背著一大筐蕨菜相当沉重。图为次永卓玛靠在木头上休息。(夏鹏程摄)
在往深山的路途中,阿茸发现了几棵杜鹃花很漂亮,连忙喊来妻子拍照,增添具有“乡村感”的夫妻情趣。(夏鹏程摄)
阿茸爬上了杜鹃树,他想让妻子拍摄他在树上唱歌的视频,并发到社交平台上。像阿茸一样,越来越多村民拍下自己在乡村生活的视频,与外界建立另类的亲密关系。(夏鹏程摄)
翻了一天山,次永卓玛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羊肚菌。(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在雨崩村,是寻找羊肚菌的“菌中高手”。阿茸赞不绝口说,“羊肚菌的妈妈,松茸的娘娘”。次永卓玛小心翼翼地取出羊肚菌,并用土盖上根部,这样来年还能继续长出来。(夏鹏程摄)
当日运气不错,次永卓玛找到了很多羊肚菌,并把羊肚菌铺在地上拍照分享。(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说,“羊肚菌都是成群出现的,如果发现了一颗一定要在附近多找找。像这种五颗一起出现真的是非常罕见。”(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把采摘的羊肚菌捧在手里,羊肚菌的营养价值高,采摘完要晒干一个月后集中起来送下山。一斤羊肚菌价格,约落在80元至1,000元(人民币,下同)。次永卓玛表示,“羊肚菌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供儿子读书。”(夏鹏程摄)
当天,阿茸夫妻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采摘到了一袋子的羊肚菌,因此决定早点回家。(夏鹏程摄)
返家的路,正是游客们去冰湖景点的路线。阿茸沿途都会把塑胶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游客越来越多,垃圾也越来越多。”阿茸感叹的说。(夏鹏程摄)
阿茸表示,“雨崩村民都养成了习惯看到垃圾一定要收集起来,这样才能让雨崩的自然环境持续下去。”(夏鹏程摄)
经过当地一座神庙时,阿茸夫妻俩透过栅栏寻找羊肚菌。原来,次永卓玛在2018年的时候,曾在这棵树下找到过羊肚菌,所以这次他们路过,特别仔细地寻找。(夏鹏程摄)
两人带著羊肚菌和蕨菜回到了村子里。雨崩村民已如此生活样貌维持了几百年时间。在雨崩,随处可见木质结构的平房,用山石搭建庭院的围栏,悠然行走于土石路上的牛羊与骡马。但现在,这片宁静安详不晓得会被经济现代化的浪潮推像何方?(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返家的路上,“顺势”把邻居家的孩子带回去玩耍,可见雨崩村民间的关系十分和睦。感叹的是,在香港,这幕乡里间何乐融融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把捡到的菌子做成美食。记者实地尝过,这菌子吃起来特别鲜美,印证了好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处理就非常美味。(夏鹏程摄)
在雨崩,邻里之间哪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分享。图为夫妻俩给邻居家的孩子喂菜。(夏鹏程摄)
次永卓玛家的院子里,可见羊肚菌正在行日光浴。(夏鹏程摄)
饭后,阿茸去客栈里收拾被子,由于不怎么会用网络,阿茸客栈的生意并不是很好,他曾想,不如将客栈租给外人进行打理。(夏鹏程摄)
阿茸和次永卓玛在屋子里休息,墙上挂著一幅中共五代领导人的画像,上面放著一个哈达(长方形绢布制成的法器, ཁ་བཏགས་)。(夏鹏程摄)
近年来,雨崩村成为目前中国旅游炙手可热的景点,游客们蜂拥而至,与此同时,雨崩村也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与“生活”之间的天平,成了中国乡村现正面临的命题。(夏鹏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