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苏彰德出任古咨会主席 拟重新检视逾6000幢战前建筑评级
政府去年底委任港大前副校长苏彰德接替林筱鲁,出任古物咨询委员会主席,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现时剩余约246幢战前历史建筑未完成评级工作,望于两年任期内尽快完成后,再重新审视其余约6000多幢战前建筑物,“我哋都会重新再睇有无漏网之鱼。”(系列之二)
古迹办自1996年起在全港8,000多幢建于1950年前的历史建筑进行普查,敲定深入研究其中1,444幢历史建筑,再交由古咨会逐项通过评级。其后古咨会收到市民申请,要求为另外299个历史建筑物评级。
↓ 系列其他报道 ↓
【专访】古咨会主席苏彰德认地价高 保育建筑难:少啲心血都唔得
【专访】粉岭高球场申整体评级 苏彰德:为草地、树木评级无先例
古咨会新任主席苏彰德接受专访时表示,现时评级工作进入尾声,上述建筑物只余下246个尚未评级。他希望完成上述评级工作后,重新检视剩余约6000多个战前建筑物,“剩返个啲系咪唔需要评级呢?我相信喺呢方面,我哋都会重新再睇有无漏网之鱼。”
为130个战后建筑评级
不少人都指战后建筑其实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要求古咨会一并审视。苏彰德表示过去20年间,古咨会为130间1950至1969年间的建筑物评级,如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的中环大会堂、中银大厦及三级历史建筑石澳巴士总站等,“古咨会唔系完全唔评级,只要收到市民或传媒查询,我哋都会即刻去睇。”
不过,他指现阶段仍以战前建筑物的评级为先,“因为呢一批系真正嘅香港历史建筑,因为每过一日、一个月或一年,佢哋又大一岁,历史建筑系刻不容缓,值得我哋首先将精神、专注力放喺呢批建筑上。”不会“想快”而拆墙松绑
至于可否在任期内完成剩余200多幢的评级,苏彰德笑指只能尽力做,因独立专家小组需事前做大量资料搜集,政府亦要与私人业主商讨保育方法,当中或涉及城规会、地区咨询等既定程序,不能因时间冗长而减省部分程序,“如果要求专家小组加快审视,就做唔到应有嘅严专业、客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