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古咨会主席苏彰德认地价高 保育建筑难:少啲心血都唔得
苏彰德今年开始,出任古咨会主席,他本身亦是历史建筑物的业主,对保育工作有深刻体会:2012年,他斥资过亿购入建于1930年代的三级历史建筑,翻新及改建成F11私人摄影博物馆,馆内放置珍藏的徕卡(Leica)相机,。
作为私人历史建筑业主,苏彰德承认香港地价高,拆卸再发展的经济诱因太大,要劝喻业主保育并不容易,而最艰难之处在于保育后,维修开支庞大:“又漫长又艰巨,真系少啲心血都唔得。”他认为现时维修费用高昂,政府日后可适时检讨对私人历史建筑的资助上限,但政策检讨不可过于频密,否则只会变成“朝令夕改”。
(系列之一)
香港有不少历史建筑均由私人业主拥有,在现行法例下,只有列为“法定古迹”才能避过拆卸危机,即使是一级历史建筑,私人业主仍可拆卸或重建,如山顶道大宅何东花园、湾仔同德大押等,最终亦逃不过重建命运。
楼价贵促使业主拆历史建筑
不少保育团体都指,评级机制难助保留历史建筑,苏彰德说,评级机制旨在为保护历史建筑提供行政指引,同时亦要尊重私有产权。他续称香港的根本问题是地少人多,一个小城市容纳超过700万人口,地价高、楼价贵,促使部分私人业主坚决将建筑物拆卸发展,令保育更具困难和挑战。反观一些欧洲古城,至今仍保留当年风貌,因为它们无发展的需要,“人口唔多,咁发展之后可以做乜呢?”
↓ 系列其他报道 ↓
【专访】苏彰德出任古咨会主席 拟重新检视逾6000幢战前建筑评级
【专访】粉岭高球场申整体评级 苏彰德:为草地、树木评级无先例
社会须予业主正面支持
作为私人历史建筑业主,苏彰德早年以9,000万买入跑马地毓秀街11号的三级历史建筑,并活化成“F11摄影博物馆”,定期举办摄影展览。他笑指,对历史建筑业主而言,活化后才是真正的挑战,“又漫长又艰巨,真系少啲心血都唔得。”他解释历史建筑的维修开支庞大,以F11为例,每两年便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如防漏工程等,需时约4至5星期,“旧历史建筑像人一样,我哋年纪大,都有好多嘢需要执一执。”
“我自己好相信一件事,保育唔系古迹办、古咨会同发展局嘅事,而系成个社会,我哋一齐去关心,大众有机会可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