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古咨会主席苏彰德认地价高 保育建筑难:少啲心血都唔得

撰文: 梁德伦 黄静薇
出版:更新:

苏彰德今年开始,出任古咨会主席,他本身亦是历史建筑物的业主,对保育工作有深刻体会:2012年,他斥资过亿购入建于1930年代的三级历史建筑,翻新及改建成F11私人摄影博物馆,馆内放置珍藏的徕卡(Leica)相机,。作为私人历史建筑业主,苏彰德承认香港地价高,拆卸再发展的经济诱因太大,要劝喻业主保育并不容易,而最艰难之处在于保育后,维修开支庞大:“又漫长又艰巨,真系少啲心血都唔得。”他认为现时维修费用高昂,政府日后可适时检讨对私人历史建筑的资助上限,但政策检讨不可过于频密,否则只会变成“朝令夕改”。(系列之一)

苏彰德称欧洲多国至今仍然保存数百年历史的建筑物,但香港地小人多发展需求大,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梁鹏威摄)

香港有不少历史建筑均由私人业主拥有,在现行法例下,只有列为“法定古迹”才能避过拆卸危机,即使是一级历史建筑,私人业主仍可拆卸或重建,如山顶道大宅何东花园、湾仔同德大押等,最终亦逃不过重建命运。

楼价贵促使业主拆历史建筑

不少保育团体都指,评级机制难助保留历史建筑,苏彰德说,评级机制旨在为保护历史建筑提供行政指引,同时亦要尊重私有产权。他续称香港的根本问题是地少人多,一个小城市容纳超过700万人口,地价高、楼价贵,促使部分私人业主坚决将建筑物拆卸发展,令保育更具困难和挑战。反观一些欧洲古城,至今仍保留当年风貌,因为它们无发展的需要,“人口唔多,咁发展之后可以做乜呢?”

↓ 系列其他报道 ↓

【专访】苏彰德出任古咨会主席 拟重新检视逾6000幢战前建筑评级

【专访】粉岭高球场申整体评级 苏彰德:为草地、树木评级无先例

不少人批评香港的保育政策不足,因为即使是一级历史建筑物,私人业主仍可拆卸重建,如图中的山顶道大宅何东花园。(资料图片)

13幢建筑物经磋商后获保留

但他认同城市面貌不能只有新建筑,古咨会过去亦尽力保留私人历史建筑,至今已有13幢历史建筑,透过政府与业主磋商后获得保留,部份建筑物可获保留。

他举例指,拥有70多年历史、位于太子道西179号的西式洋楼,以“前补后拆”活化为酒店;至于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物的山顶普乐道8号,菱电发展于2011年斥资逾5亿购入后欲拆卸重建大宅,后来政府以放宽地积比为诱因,获保留部分外墙作保育。

+1

社会须予业主正面支持

作为私人历史建筑业主,苏彰德早年以9,000万买入跑马地毓秀街11号的三级历史建筑,并活化成“F11摄影博物馆”,定期举办摄影展览。他笑指,对历史建筑业主而言,活化后才是真正的挑战,“又漫长又艰巨,真系少啲心血都唔得。”他解释历史建筑的维修开支庞大,以F11为例,每两年便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如防漏工程等,需时约4至5星期,“旧历史建筑像人一样,我哋年纪大,都有好多嘢需要执一执。”

“我自己好相信一件事,保育唔系古迹办、古咨会同发展局嘅事,而系成个社会,我哋一齐去关心,大众有机会可以发声。”
古咨会主席苏彰德
苏彰德认为暂时未需要检讨现行的保育政策。(梁鹏威摄)

他形容保育俨如孕育一个新生命,过程需要市民大众的支持及鼓励,“如果呢样又话唔得,𠮶样又闹佢,其实好多业主都会话‘咁烦,不如拆咗佢算喇’。”

政府于2008年起提出“历史建筑维修资助计划”,为已评级的历史建筑业主,资助其维修及顾问费用,而每宗申请早前已由100万加码至200万元。苏彰德表示,维修费用高昂,所以政府为保育建筑提供经济诱因相当重要,“最少畀业主可以维持得到,等(建筑物)唔会一直残旧落去。”他期望政府于新资助计划实施数年后,检视成效,“到时大家可以睇吓,到底200万够唔够用呢?”又指古咨会届时亦乐意给予意见。

难频密检讨政策:会变朝令夕改

至于是否要检讨现时的保育政策,苏彰德认为言之过早,因为古咨会2015年才完成历史建筑保育政策检讨,政府其后亦采纳并推出新措施,“呢啲政策检讨报告,唔能够做得太密,会令人觉得系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