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龙窑】拆旁边空置校舍 拟建40层高公屋 继承人恐龙窑难保
“政府根本是大石砸死蟹!”财政预算案公布拨款200亿元购60个物业,提供社福设施,但政府目前尚有大量空置校舍未被善用。最近政府在区内反对声下决定拆卸屯门培爱学校旧址,并将邻近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的“青山龙窑”保育范围作兴建逾40层高公屋,两者相距仅仅30米,不但恐损窑身结构,窑主和地区人士亦批评区内人满为患,社区设施欠奉,而原有校内设施整全,根本符合“为社区服务用途”,附近又有智障人士宿舍,“为何不活化为陶瓷社区中心呢?政府盲抢地建屋,区内迟早爆煲!”
位于屯门的“青山龙窑”建于40年代,为全港现时唯一完整的窑址,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在政府未正式为龙窰进行保育之际,政府提出在距离龙窑约30米,改划其中一幅第39区显发里土地,包括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培爱学校旧址土地,兴建逾40层高的公屋,提供逾1千个单位,应付现时急增的房屋需求。
第二代窑主梁柏泉一直住在旁边的寮屋,守护龙窑,他一方面担心龙窑受建楼工程影响结构,终有一日守不住,另一方面亦批评:“政府这样建楼并不专业”。
“说本港不够地,我觉得10年后都不会够地。”他一再强调,并非反对政府兴建公屋,但认为在政府急需觅地作社福设施的情况下,不惜花费200亿购买物业,然而“培爱学校”旧址原为残疾儿童学校,配备残疾人士设施, 交通方便,地方宽阔,用地仍可扩建,加上政府物业,根本毋须额外付款可即时进驻,“为何不用作社区中心呢?”他又补充,建屋位于屯门的通风走廊,改划恐影响区内空气质素,惟政府执意而行,“那班人(政府)有自己那套,他们认为我只是玩泥的,我是小市民还可以怎做?”
早于去年初,龙窑关注组曾收集逾2000名市民联署,反对政府的建屋计划,而当区区议员林颂铠称,大部分议员都反对清拆,又认为屯门缺乏社福服务,政府不应盲目将人挤入该区,忽视配套设施,“但很可惜政府都没有听取我们的意见。”立法会议员邝俊宇亦反对“培爱学校”拆卸,冀于福利事务委员会,要求政府重新检视可作社福用途的闲置学校。
“我们只能呼吁市民这是最后时机,在学校一天未拆,我们都会用尽提方法抗争!”身兼“龙窑关注组”和湾仔区议员的杨雪盈,本身亦是陶瓷爱好者,回顾多年的“保龙窑 留学校”的争取行动,她认为政府目光非常狭隘,只视龙窑为单一的文物保育,非以整个规划惠及居民的想法。
她又称,过去政府在程序之间偷偷地侵蚀整个GIC(“政府、机构及社区”)土地,目的只为取得龙窑这块土地,令校舍地积比提高,从而兴建逾40层高的楼宇,“跟我说窑不会倒塌是天方夜谭”。
据土地专责小组去年初的“空置校置用地清单”,全港共有183幅空置校舍用地,留作“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有137幅,18幅为住宅用途。而屯门有10幅空置校置用地,“培爱学校”已建议用作住宅,有7幅为“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惟不少位置较偏远,如侨所公立学校、青山佛教学校和大榄涌公立学校等。
杨雪盈指出,要觅地设社福设施比觅地建屋更难,如弱能中心和精神病康复中心需获区内更多支援,惟目前土地专责小组罗列的空置校舍名单,不少都是空间比较小和较偏僻,设备残旧,“在现场视察根本找不到校舍,都生满树,很多校舍都倒塌了。但培爱学校这种完整程度高和交通方便的校舍,政府反而要拆掉建屋,它用3500万元建造,只用了17年,实在浪费。”她又称,程序上政府往往先选取用地,“优越用地到非牟利机构手上已少之有少,如果政府取地前无充分思考用地与社区的关系,其实会害了那区”。
至于如何在该处建立社福设施,“龙窑关注组”副主席刘琬珊称,该机构早已向政府提交活化计划书,建设“陶瓷社区中心”,“但政府听完赞好,但态度照旧”。她称,计划冀将龙窑A区连接附近麦理浩径,至窑外的空地形成公园,再沿空地楼梯连接学校,“公园可设小柴窑教人烧制陶瓷,亦可成为景点让市民观赏古迹。陶瓷治疗情绪效用,在设备无障碍设施的学校可作社区用途,让艺术家和社工进驻提供社福复康服务。
她又指,由于智障人士宿舍“柔庄之家”在龙窑附近,认为“陶瓷社区中心”可参考湾仔石水渠街圣雅各福群会,开办陶瓷课程,让智障人士学习陶瓷陶冶性情,亦可自力更新售卖自己作品。
房署回复《香港01》指,位于屯门显发里拟议的公营房屋发展计划,拟建单位数目约为950个。拟议的发展界线并不包括柔庄之家,青山陶窰也没有纳入屯门显发里公营房屋发展范围内。
房署续指,就拟议公屋 发展对陶窰的影响,政府已进行了技术评估,有关的公营房屋发展项目不会对区内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房屋发展项目仍在概念性设计阶段,日后在房屋发展项目施工期前,部们会要求承建商采取相应监察措施及适当安排,以确保 陶窰的结构不会受到工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