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天价天桥】建筑师学会倡替代方案 扩阔道路无需建桥悭数亿

撰文: 黄静薇 孙名慧
出版:更新:

路政署向立法会申请逾17亿元拨款,计划在元朗明渠上盖兴建长约540米的高架行人天桥连接朗屏站及教育路,惟有关工程或成全港造价最高昂的行人天桥,惹来非议。建筑师学会外务事务部主席余烽立透露,约2至3年前,该会连同规划师学会、园境师学会和城市设计学会,四个专业学会联手向政府提出新的设计建议,认为即使不兴建新天桥,只要改为扩阔原有道路至3米,也可以加强可达性,粗略估计工程费用会减少数亿元。

+2
政府计划于元朗区的明渠上兴建1条行人天桥,连接西铁朗屏站至教育路以南,另设6个行人接驳平台,耗资17.85亿元。(政府提交立法会文件设计图片)

有份负责设计建议的建筑师学会外务事务部主席余烽立表示,规划师学会、园境师学会、城市设计学会连同该会大约于2至3年前,得悉政府计划在元朗兴建天价天桥的项目,认为天桥会遮掩原来的阳光及影响通风,由于天桥有两层,牵涉的规模和地基较大,令整体结构上较重。

路政署向立法会申请逾17亿元拨款,在元朗明渠上盖兴建长约540米的高架行人天桥连接朗屏站及教育路。(立法会文件)

扩阔道路已能达到原有目的

他续指,兴建天桥无非有两个原因,如当区居民希望人车分隔,加快步行时的速度,另达至遮阴挡雨的作用:“但要达到这些目标,不一定是兴建天桥。”

于是,四会联合向元朗区议会提出一项新的设计建议,包括将道路扩阔,由原来的1至2米增阔至3米;亦设有较为轻巧的挡雨亭,一来居民可以行走较宽阔的道路,邻近明渠更可以达至亲水文化,符合城市设计的原则,预计工程费用将会比现时减少数亿,惟建议遭元朗区议会否决。

建筑师:兴建天桥并非唯一解决方案

对于路政署以耗资17亿元的天价天桥方案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余烽立表示对此感到可惜,希望未来有机会再向居民重提其替代设计方案:“希望说多两次,大众都会愿意接受(新方案)。”

建筑师朱海山则表示,在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兴建天桥并非唯一的解决方案:“天桥不是解决人流的机器。”他认为如果有其他替代方案,政府亦应该予以考虑,即使兴建天桥,也要考虑如何增加休憩点,令市民可以在中途休息。

其中一条由西铁朗屏站走到教育路是由西铁朗屏站B出口出发,经过一条蓝色上盖的天桥。(岑卓熹摄)

现时居民由西铁朗屏站走到教育路等的元朗市中心一带,主要有两条路。《香港01》记者实测,计算这两条路的路程。其中一条路是沿西铁朗屏站B出口,再经一条蓝色上盖的天桥,途经元朗广场,只需10分30秒就到达教育路。这条路的好处是大部分路程不用在地面行走,较为安全,天桥亦有上盖,居民不用日晒雨淋。

另一条路是由西铁朗屏站E出口出发,沿明渠路面一直行走,途经多条马路。(岑卓熹摄)

而第二条路是由西铁朗屏站E出口出发,沿明渠路面一直行走,途经元朗安宁路,需时近13分钟才到达教育路。由于这条路需要经过多条马路,人多时或出现人车争路的情况,而且等待红绿灯需时,所以较走天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