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狗之二】本地狗场9成母狗去年无繁殖? 官方数字现三大疑点

撰文: 陈润南 邱靖汶
出版:更新:

为杜绝“非法繁殖狗场”虐畜问题,政府去年立法规管,要求所有繁殖狗场及宠物店须领取牌照。然而,《香港01》翻查官方数据,分析发现条例实施以来,持牌繁殖狗场的狗只繁殖数字极低,情况并不寻常。数字显示,去年全港狗场只出产254只幼狗。假设母犬平均每胎生约五只狗崽,只需约51只母犬,便可生产到上述统计时间的幼犬总数。然而持牌狗场现时一共养有繁殖用途母犬达525只,以此推算,过去一年无生育过的母犬或占九成。有持牌狗场负责人及动保组织均认为有关数字过低及不寻常,数字不可能支撑本地繁殖业营运。

如果所有持牌狗场只繁殖出254只狗只,以现时全港有31间持牌繁殖狗场计算,过去一年平均每个狗场,仅生产八只狗崽。(香港01记者摄)

记者今年初向渔护署查询多项持牌狗场的相关统计数字。自新修订《公众卫生(动物及禽鸟)(售卖及繁育)规例》(俗称139B)于2017年3月20日实施后,截至2018年1月31日,所有持牌狗场只出产254只狗只,当中售出154只,狗场饲有繁殖用途的母犬一共有525只。记者分析发现上述数据有多个不寻常之处。

首先,如果所有持牌狗场只繁殖出254只狗只,以现时全港有31间持牌繁殖狗场计算,过去一年平均每个狗场,仅生产八只狗崽。值得留意,当中有17个持牌狗场属于乙类牌照,即拥有五只母狗或以上。

其次,狗场同期已出售的幼狗数量只有154只,数字已包括狗场供应予本地宠物店及直接出售。记者保守假设,相关狗只售价平均2万元,整行业的全年卖狗收入亦只得308万元;以现时全港31间持牌繁殖狗场计算,即平均每间狗场卖狗收入不足10万元。

第三,作繁育而饲养的母犬数量有525只。持牌狗场只繁殖出254只狗只,如果以保守估计,平均每胎生五只狗崽,只需要约51只母犬便可产出去年的总幼犬数目。以此推算,即持牌狗场所饲养的母狗中,可能高达九成都没有在去年生产。

截至2018年1月31日,所有持牌狗场只出产254只狗只。(香港01记者摄)

记者访三狗场 最少见60狗上架

为了解繁育场的真实程况,《香港01》记者先后以顾客身分到访三个位于元朗的大型持牌狗场,其中一间狗场环境挤迫,甫进“幼犬房”便见到超过40只幼犬已独立“上架”,另外两间狗场亦分别见到有10至20只幼犬。

当局对持牌狗场内狗笼面积有一定要求,又要为狗只提供运动空间,因此记者之前巡视的狗场,虽然位于新界乡郊,但所占面积都有过万平方呎以上,估计单是每月租金已负担不轻。

Eva认为全港狗场若只卖154只狗,单看数字是不寻常的。(资料图片/钟伟德摄)

动保界指盈业额不合理

动物福利组织救狗之家现时饲养600多只狗,单计粮食每月便花费近8至10万元,传讯经理Eva认为全港狗场若只卖154只狗,难以支持营运:“单看数字是不寻常的,因为狗场除了灯油火蜡,都会期望能赚到钱持续经营。可能是(卖狗)数字呈报上有错或有问题,又或者有其他的收入来源。狗粮已不是最贵成本,还有见兽医、打疫苗、员工薪金等。”

持牌狗场负责人张先生,对于上述数字十分惊讶,认为全港持牌狗场出产狗只数目,不可能在近一年只得254只,又指单是自己狗场都出产一定数目狗只,而且全部都经符合渔护署要求,理应纳入总数之中。

另有前狗只繁殖商亦表示,难以理解为何数字会偏低,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去年3月立例后,狗场可能因为要符合牌照要求,而搬迁或装修,可能因此影响母犬的发情期,减低狗场出产。对于记者观察见到狗场内有大量幼犬,他就指难以解释,但认为持牌狗场无必要欺骗政府。

渔护署解释,由于部份狗场在“139B”实施后,需要更改设施等,所以他们去年繁育的幼犬存量或出售数量受到影响。(罗君豪摄)

狗场受新例影响减低产量

渔护署解释,由于部份狗场在“139B”实施后,需要更改设施、母犬登记、幼犬出售前抽取DNA样本等,所以他们由修例至今年1月底根据新《规例》繁育的幼犬存量或出售数量不多。而署方现调配共约30名人员执行动物买卖活动的发牌事宜和加强相关管制措施的工作。署方会密切留意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及人手情况,并适时检讨。

系列报道文章:【独家】过万新狗牌逾半属“双非狗”? 市民或误买非法狗【双非狗之三】渔护署拒披露幼狗来源、狗场名单 准狗主无保障【双非狗之四】“生仔机器”患病遭弃 被领养享短暂快乐时光

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只需要约51只母犬便可产出去年香港持牌狗场的总幼犬数目。(香港01记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