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专题】偷时间画绘本 职场妈妈:囝囝便便经历成为创作灵感

撰文: 梁蔚澄
出版:更新:
不要小看他们(孩子),不应局限他们,不要令他们的眼界变小,他们的世界可以很阔。
第二届“香港图画书创作奖”首奖得主张韵珊
(受访者提供)

张韵珊,短发配以爽朗的笑容,育有两名儿子,是今届“香港图画书创作奖”首奖得主,创作得奖作品《你会咚咚咚吗?》已用了一年时间。她对我说:“我有上班的啊!做全职平面设计。”又要凑仔、又要在职场上打拼、又要画绘本,1日得24小时,你会怎样分配?我带着疑问展开今次的对谈……

(受访者提供)

搭车谂故事 偷时间画画

阿珊笑说真的是要偷时间来做绘本创作,平日上班,回家后便要全程照顾小朋友。那何来有创作的空间?她说:“我会偷时间来谂Story board,如搭车上班的15分钟时间及放工的车程。加上老板容许我在不是Peak Season,兼完成工作后的时间把图画上色,做自己的创作,因此总有点时间创作。”不过,因为阿珊并不是全职绘本创作家,由构思到成事都用了一年的时间。故事是因为大仔溢溢两岁时的一个生活体验,溢溢拉妈妈上厕所,问她听不听到“咚咚”的声音,原来“咚咚”是便便跌入水中的声音。于是她开始构思故事,本身主角是一只熊仔,但当她反复思考,再想想流程,愈看愈觉不妥,便改了一位男孩做主角,她说:“当时成批草稿都唔要,要由头再画过。以前好多时是默读,因为都是自己阅读绘本,但与小朋友共读后,便发现问题多多,字眼上都要作多改动。”

其实要创作一个绘本故事并非易事,阿珊用了拼贴的手法,先油一个大底色,再画出不同的图案并用塑胶彩上色,然后剪出不同的形状,再贴上先前预备的大底色,之后会用铅笔、木颜色等工具再勾勒出整体的感觉。听了也觉复杂头痛吧?但阿珊却乐在其中,完成后更会让其他妈妈朋友及孩子一齐读,看看反应后,再作修改。究竟绘本有什么魅力令她坚持创作?

当了妈妈后更体会到绘本创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绘本是喂养孩子的心灵食粮,同时丰富着我。
(钟伟德摄)

阿珊记得第一次接触的绘本是《不是我的错》,故事中提及一班小朋友都走出来说,自己弄哭了一位小朋友,到最后作者用了相片表达出一些战争、灾难、饥饿、核爆、污染等问题。这对当时已是大学生的她,可说是一个震撼教育,一本32页的绘本,最初是小朋友日常遇到的事,但最后却宏观地带出世界的问题。她说:“原来绘本世界是这么精彩,有深度,令我眼前一亮,好想在这方面继续去认识。我的毕业作品也是用绘本形式, 311地震时,亦用了绘本、用了图像说故事,写了故事送给日本的小孩。”

(马熙烈摄)

从囝囝的便便领悟成长真谛

不过真正令她再一次成长的,是溢溢的诞生,以前她只是自己阅读,现在变成与孩子共读;以前是看及创作一些深层意义、社会性的故事,现在便看一些生活故事。囝囝令她再次成长,令她明白绘本世界的多样性,加上囝囝的便便体验,成为她这次创作的灵感。其实大仔对阿珊的影响及改变,可在一个小小的故事中看到:动物们问男主角,怎样才可咚咚咚,男主角吃饱后,便说要一齐等,然后他们开心地玩,开心地睡觉,最后出现“咚咚”声。原来“咚咚”要等,成长也是要等,一切都不能急进。

阿珊笑说:“我自己本身都是好心急的人,希望读者也能明白等的重要,而等待的过程,也可以是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