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测验】小学生挑战开罐头 社工:家长应接受孩子失败
“港孩”给人印象往往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有家长和工人姐姐打点一切,在父母的保护罩下骄生惯养,水果要人剥开才肯吃,着衫、穿鞋、系鞋带都是大人帮手,犹如家中的小皇帝。究竟香港的小朋友对周围事物仍否留有一颗炽热的好奇心?摄录:李思敏
小学生自理能力大测试
记者在街头让小学生亲自完成4个任务:绑鞋带、剥橙皮、开罐头和缝线,绑鞋带对高年级同学可谓毫无难度,但亦有初小学生一来就打了好几个结,但仍是松松的,令人哭笑不得。究竟小朋友在小学阶段学懂自己处理什么才是合适﹖
大埔浸信会社会服务处社会服务协调主任吴健文(文Sir)表示,小学生应该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他见过有小学生无法用筷子食饭,只会用匙羹,“其实5岁以后小朋友理应学识用筷子,亦有小朋友不懂自己穿衣,只会屈一屈手臂,让工人姐姐帮手。”他笑言甚至有小朋友见到一个苹果,然后问:“苹果不是白色的吗?”,原因是每次小朋友食的都已是切好的苹果。
自理训练可令小朋友获得成功感
为什么很多家长无法培养小朋友的自理能力? 文Sir认为沿于家长有时欠耐心,“小朋友一升小学,有家长都会买要系鞋带的鞋子,但小朋友弄得太慢,家长就担心上学迟到,索性帮孩子弄。”家长事前应先和小朋友做训练,或做一些简单的自理任务,如上学期还是穿魔术贴的鞋,再一步一步慢慢教小朋友系鞋带。小朋友都需要自信和成功感,当小朋友成功做到以前无法做到的事,家长应适时赞赏和鼓励,令孩子更有动力亲自处理其他任务。
开罐头最手忙脚乱
开罐头相信对小朋友而言是最有挑战性的任务,大部分小朋友都不曾自己开罐头,甚至当记者掏出罐头刀时,面露惶惑的神色。有男孩子充满好奇地摆弄了几下罐头刀,最终疑惑地道:“还是不太懂。”亦有女生在工人姐姐的协助下成功开出一道裂缝,“和我想像中不太一样,我原本以为齿轮位是放在罐头底部的,现在才知道是放在上面。”不过别说小朋友,连身边的家长用起罐头刀来都显得有点生疏。
家长应接受小朋友失败
对于甚少见到的罐头刀,很多小学生都十分好奇,而且很愿意去尝试,但亦有工人姐姐很快就帮手。文sir认为有些家长太高期望,觉得教一次小朋友,他就要识,他还是不会只好帮他完成,“但就算是大人,好多时都要练几次,比如射篮也不是上一次篮球班就识。成功是需要成本的,就看看家长愿不愿意牺牲几个罐头教小朋友。”
正值新年假期,文sir提醒是训练小朋友自理能力的好时机,家长可自行设计一些奖励计划,如小朋友尝试或成功完成自理任务,可以储贴纸,以换取小朋友喜欢的家庭活动和礼物。
Boardgame、绘本教小朋友自理
除了日常训练外,坊间亦有不同的小游戏令小朋友在快乐中学会自理,文sir亦推荐几本绘本,教育小朋友改掉一些日常生活的坏习惯。
此书用幽默的方式与小朋友讨论“冲冲冲”与“准备好”的优缺点,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习惯,家长又可掌握到管教技巧。面对小朋友的偏差行为,父母可跟他们订立自然后果和订定后果。例如小朋友赖床,父母可任由他迟到一次,在校受罚,制造自然后果,让他明白行为会带来的影响。之后家长可以以一个陪他一起解决问题的角色,跟小朋友商量下一个早上要如何避免迟到。另外,父母又可因应子女不当行为而订定的后果。例如小朋友答应了起床但做不到,可取消原本周末编排了的玩乐活动。
讲述父母鼓励自己做,学习放手、宽容、鼓舞、赞美、接纳与支持。
训练孩子去超市买东西。
小锦囊:家长应如何培养小朋友的自理能力?
香港家庭福利会的社会工作顾问及注册社工黄景丽姑娘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给予时间及空间首先要注意是自己的心态,父亲要懂得放手,不应事事为孩子“代劳”。因为每人的发展不同,也许孩子的手脚协调并未能好好配合,因此要给予时间及空间让孩子慢慢尝试。2.容许效果未如理想要完成一个任务,很多时也需要多次的尝试,如孩子学习靠自己的能力用筷子或匙羹食饭,会出现“天一半,地一半”的情况,也可能会弄脏衣服及地方。家长要明白所有事情也是要按部就班,不宜过分心急。3.尝试把一件事分拆完成希望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可尝试把事情分拆学习,例如不会折衣服,又或折得不好,也许是因为手部肌肉发展并未成熟,可先邀请孩子尝试分类,如把上衣、裤子、短袜等分开摆放,然后才开始学习折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