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大爆发.三】古典骨瓷瓶却似通渠水 解构设计崩坏之痛
贵州茅台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设计,白色樽身,红色樽盖、底色和字体,但它似乎欠缺了重要一环:美观设计。对于一个初尝烈酒的朋友来说,产品外观往往是主要考虑。差劣的产品设计令产品输在起跑线,茅台要向外闯,“丑”或许是一种致命伤。
《香港01》访问了本港两位著名产品设计师,解构茅台包装美学。
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成为购买与否的关键,既然全都未喝过,倒不如买一支至少外观上值得收藏的名酒。产品设计因此可说是一件产品的灵魂,它所包含的其中一个主要元素是审美要求,这当中牵涉了社会环境、教育程度、价值观念和个性等,此外还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而产品的包装设计则代表它散发灵魂本质的外表,合适的设计首要具备美感,需与品牌一致并能迎合目标族群,更重要的是为客户作长远的成本考量。一般产品和品牌设计师除了追求创意外,也会思考产品和公司的定位、与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差异和市场资讯等,以改良产品和包装设计。
崭新时尚设计 助与国际接轨
记者分别与国际知名产品设计师叶智荣,以及品牌形象顾问公司Ink Brand Consulting &Design Ltd的创意总监林志峰倾谈,试从这个方面探讨茅台酒是否有“另类”不足之处。叶智荣认同茅台的包装设计给予部分外国人负面印象,往往令人联想到清洁剂,看来就似廉价的东西。他认为某程度上来说,产品设计是一件产品的成功关键,消费者通常会选购那些外表好看、功能和手感良好的产品。因此,他同意一个能与国际接轨、崭新且时尚的设计,有助提升产品的形象和价值。
正如法拉利和Tesla 等汽车、Philips 和Dyson等电器,以及苹果和三星的智能手机,叶智荣认为它们在产品设计上都做得很好。这些品牌的品质固然不俗,但更多的消费者可能是因为时尚又美观的设计而购买,亦是这些品牌能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元素。不过,叶智荣指出,贵州茅台采用的是上世纪的设计,属中国国内的经典风格,选材上用的是中国发明的珍贵物料骨瓷,别具心思。他强调:“不应以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待这个上世纪的设计,不同文化本身具有不同的品味。”由此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也并非只是个优胜劣败的问题。
中国白酒的基本分类,你识几多种?
林志峰同意,很多人未必喜欢茅台的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连他本人也未必明白为何他们保留了这个古旧但“真心丑陋”的设计。他说,绝大多数人都未必具备品酒知识,因此,“一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品牌形象对一般人来说十分重要,用以判断一支酒的味道和层次等级。”他认为产品予人的第一印象有助消费者判断产品优劣。曾喝过茅台的他坦言:“当时的感觉如同喝火酒,我知道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加上产品差劣的(外形)设计,如塑胶般的酒樽令酒品本身看起来很劣质和廉价。”
保留传统 不一定没有美感
然而,他认为茅台属中国白酒,不能和威士忌或日本清酒等烈酒直接比较。故此,品牌形象变得重要。他说:“茅台酒的品牌形象告诉消费者它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若改以更高雅漂亮的设计,对销售而言将会有极大帮助。”
林志峰又补充:“红色是品牌的代表颜色应该保留,甚至可多采用这种颜色作包装设计,加上一少部分的金色,如幼细的线条图像或字句。也可改用玻璃酒樽,及花多些资源和功夫在印制包装盒上。”他以泰国传统香薰品牌Karmakamet为例,指它和贵州茅台同样是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品牌,该公司近年着手改造形象,不单是在卖产品,更是卖一种生活态度,时尚优雅的新形象成功吸引不少国家内外的顾客。
的确,茅台酒并非没有任何产品设计可言,虽说是保留传统,并用上珍贵的骨瓷,但细想下,这个说法还是有点说不过去。首先,中国传统设计并不总是给人丑陋的形象,看看旗袍、瓷器用品或木制家具,虽然都是上世纪的设计,但丝毫不会给人差劲或落伍的外观形象,其他不少传统白酒品牌如泸州老窖和五粮液等,产品设计都远较茅台来得摩登时尚。
公道一点说,作为老字号的贵州茅台当年在包装设计上,或许真的未有考虑海外市场,茅台在中国已稳占庞大市场和业界地位,但若想随着时代发展及走出去,或许是时候从包装着手,打造崭新而国际化的产品设计和企业形象,否则龙头地位也有机会给其他中国名酒取代。
上文刊载于第99期《香港01》周报(2018年2月12日),原题为《专访产品设计师 探讨茅台美学崩坏之痛》。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在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