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奶创意】懒理老公反对 移民妈妈用手作自强:呢啲嘢有几难啫

撰文: 潘宛沚
出版:更新:

“唉,我老公唔钟意我做呢啲㗎,话帮唔到屋企。”万玲和桂英同病相怜。凑仔、洗衫、煮饭,洗完碗几个师奶便开始剪布、车布。一个布袋仔,车了成世衣一样做到手指流血。从夜晚九点到凌晨一点,就像从前做厂加班至夜深,赚得一蚊得一蚊,虽然比起当时已经老了很多。几廿岁人,嫁了便没有再车衣。这么说起来,车这些袋仔赚钱,还是她们结婚后的第一次。将别人用过的领呔循环再用,剪成布碎钉在布袋上。布袋上的图案有维港,有山顶缆车,有地铁,满是香港风景,但她们刚来香港时外出都要丈夫带路。“现在我才不管他,做这些手工是我的兴趣呢。”桂英潇洒地说。

万玲(左)是社区中心的缝纫导师,桂英(右)则是学生。(潘宛沚摄)

师奶创意:图案倒转又是一个新图案

妈妈们负责缝纫手袋,艺术家则负责图画的拼贴,大家互相帮助。(潘宛沚摄)

万玲和桂英缝制的手工布袋正在展出,好多人围着她们的作品,又有人找她们分享心得。“最初用衣车缝纫,后来用人手一针一线缝,才看不出针线的痕迹。”展览中大多数的手袋都是万玲制作,剪布起版(做样版)一脚踢。成长于制衣家族,万玲的经验丰富,就在社区中心当起导师,教其他师奶缝纫这些小布袋,让她们赚点生活费。

桂英就是其中一位学员,万玲老师起版后,她便跟着做。腼腆的桂英起初不太说话,就像个乖巧的学生。展览主办之一“爱连心”的主席梁倩亘却雀跃地说起桂英是个好帮手:“要用仅有的布料拼出香港景色真的不容易,她总能一眼找出合适的领呔。”每条领呔都只此一条,同一款手袋,这个用了,那个就不能用。桂英也不清楚这种才能来自什么经历,只是从小已经很喜欢小手工。“我想哦,领呔的图案倒转了,不就像什么热气球吗?”她扬了扬手,好像拿着布,在空中拂过。

+1
万玲和桂英都是随丈夫来到香港。(潘宛沚摄)

工厂妹嫁到香港 却哪里都去不了

“刚来香港,连街都不敢去”,万玲和桂英来到香港后,经朋友介绍加入社区中心。早在嫁来香港之前,她们已与香港结下缘份。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和香港制造业北移,桂英和万玲都曾在港资工厂工作过。

桂英于80年代加入香港人在广州投资的一间制衣厂,那时在区内招聘,她和几个好姊妹便一起去应征。由低做起,每日只睡三、四个小时,桂英回忆说:“那时很缺人,我经常要加班。”钑骨(缝合布的边缘,避免纱线散脱)、起版、拉毛,做着零散的工序。200元入厂费,但月薪才50元,还要交30元养家,桂英只重复一句:“我要赚钱。”赚钱养家,养家赚钱,再理所当然不过。到了适婚的年龄,桂英准备找个有缘人组建自己的家庭,因为在港资工厂做工,在厂里认识的香港人都不错,于是就嫁给了香港仔。

根据2017年版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统计数字》,从1986年至2006年,港男和大陆女子在香港注册结婚的数目上升了25倍。除1986年至1991年期间数目下降之外,其余皆以倍数增长。

万玲最喜欢花轿的手袋。(潘宛沚摄)

万玲也在深圳的制衣公司工作时认识了她的香港丈夫。那时她从家乡河北来到深圳打工,过了不久就结了婚。结婚后在东莞住了五年,从电视剧学广东话,对于她来说,等待到香港和丈夫团聚的日子似乎过得很快——突然有一天,就拿到了前往香港的单程证。在自己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万玲最喜欢缝上花轿的手袋,也最难倒她,“缝完又拆,拆完又缝”,就像她自己,在河北和深圳建立了生活圈子,后来又离开了。负责花轿拼贴画作的艺术家李加琳,指作品表达了女子出嫁的心情:“她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说的就是年轻的万玲。

手袋上缝制的花轿图案。(潘宛沚摄)
一擡花轿载的是少女的未来。(潘宛沚摄)

在社区中心缝制手作 有钱赚又有成功感

丈夫未必支持,有子女就好了。(潘宛沚摄)

“带着两个仔,我不敢上茶楼,怕他们骚扰别人。”直至小儿子上了幼稚园,万玲才正式踏入香港社会,在本地制衣厂工作。一做就是11年,直至工厂搬到上海,万玲才转战社区中心。她的学生很多都是新移民,大家在香港人生路不熟,自然成为好朋友。桂英想起当初来港,每去一个地方都要丈夫先带她走一次。丈夫拍拖时都没这样贴心,在这种情况下带她路,桂英也分不清是好是坏。她想起外界对新移民总有些刻板印象:“别人说我靠政府养,我就忍不住哭了。”

打理家务,做清洁工,桂英来港后放下做了十多年的制衣。有一天送女儿上学时,一个湖南来的妈妈邀请她到社区中心。中心有人帮忙照顾孩子,桂英便再次做起老本行。“老公一直都不喜欢我做这些手袋,怕我辛苦”,幸好有子女的支持。万玲也一样,说起儿子帮他搬布料,便幸福地笑起来,又多说一次,但丈夫还是最难过的一关,“我老公最初也是不支持的,因为弄得整屋都是布。我也想过放弃,他又一定要我煮饭,没时间做手袋。”

一到晚上9点,师奶们才Whatsapp上线,讨论手袋的做法。为了一个布袋仔,她们对智能手机都从唔识变识。“有次发现老公在Whatsapp发了我做的手袋给别人看,一个男人怎么拍女人手袋?”万玲模仿了当时疑惑的表情,大家都会心微笑。“男人就是这样呀。”在场的女性纷纷点头。桂英也难得面露笑容,虽然她的丈夫终究不赞成,“我老公就是这种人,但我不会理他,有钱赚又有成功感。”

后记:后来桂英拉着我,送上她自制的卡片。除了这些小手袋,她也接各种手工订单。“呢啲嘢,有几难啫。”正如面对种种的不认同,有几难啫。

带路同行:妇女艺术品手作展日期:2017年11月12日至2018年1月28日地点:富豪酒店独家呈献大华银行艺术空间(赤𫚭角香港国际机场畅达路9号富豪机场酒店二楼)内容:妇女手作手袋,以及艺术家的拼贴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