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陈翠华认“鸡毛蒜皮”用词不当 杨润雄:某些事件重要性较低

撰文: 罗卓敏
出版:更新:

教育局周一(30日)公布初中中国历史课程修订第二轮咨询文件,惟“六四事件”及“六七暴动”都未纳入课程纲要。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昨日在记者会上曾指,不会在课纲内巨细无遗或“鸡毛蒜皮”的列出所有史事,引起社会哗然。康陈翠华今日(31日)出席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时,主动承认用词不当,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则指,每个人对历史事件均有不同看法,有些事件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重要性相对较低,但强调教师在课程上有自由教导某些事件。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31日)出席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时回应表示,每个人历史事件均有不同看法,有些事件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重要性相对减低。(卢翊铭摄)

康陈翠华:非贬低个别事件

康陈翠华在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上,主动解释早前回应“修订初中中史科课程”,课纲未有列出六七暴动或六四等历史事件时,提及“鸡毛蒜皮”,承认是用词不当,强调并非贬低个别事件。她说,中史课纲是从历史角度拣选重要事件,要以中国历史为主。

杨润雄被公民党陈淑庄追问教育局“鸡毛蒜皮”论,质疑“什么课程才是鸡毛蒜皮”。杨润雄回应表示,“如果睇返(昨日言论)整个想表达嘅意思,每个历史事件都有佢背后嘅意义,对好多人嚟讲有不同看法。”

他强调,该局同事昨日言论旨在表达,从五千年中国历史来看,某些事件从历史及教育的角度来看,其相对的重要性较低;又重申,即使课程大纲没包含有关事件,但教师在课程上有自由教导某些事件,局方持开放态度。

公民党议员陈淑庄追问教育局“鸡毛蒜皮”论,质疑“什么课程才是鸡毛蒜皮”。(卢翊铭摄)

随后民主党议员许智峰亦就国民教育的提问,杨润雄回应指:“对于寻日讲的中史课程,我哋是希望将国家五千年历史,用有系统方式提出来,大家无谓就个别一两件事件是否在内,而去造文章,我哋无话教师唔可以教六七暴动、六四事件。”

年底就检视BCA有报告

杨润雄表示,局方的咨询搜集了专业人士及教师意见,对是否需要调节课程大纲持开放态度,并交予负责课程的委员会作专业决定。

另外,有部分议员关心明年是否搁置BCA(基本能力评估)或TSA(全港性系统评估)。杨润雄表示,虽然特首曾表示在BCA作全面检讨前会搁置BCA,但目前BCA的检视工作已进行中,委员会将于12月向教育局提供最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