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夺命大车祸】各行各业“工求人” 人手不足岂止困扰巴士业

撰文: 凌昕
出版:更新:

“麻烦等多一等,好快,就快有同事执台啦。”每逢繁忙时间外出用膳,总会见到一个手忙脚乱的知客,既要应付大批等位等到鼓噪的食客,甚至连带位、上菜、执台都要一脚踢,最典型的答案就是:“唔好意思,人手唔够。”当一家餐厅人手不足,顾客最多只是再等一会;当一家巴士公司人手不足,看看早前的深水埗3死巴士车祸,就可以想像问题有几严重;而当香港各行各业,都面对人手不足问题,后果可能更不堪设想。

巴士业职工会联盟指车长工时最高可长达14小时,容易出现疲劳驾驶。(黄雅盈摄)

延伸阅读:【城巴夺命大车祸】涉事车长连日工作13小时 当局拟检视工时指引

巴士车长连日加班 香港工时规管落后

上周五(9月22日)晚,一架城巴驶经深水埗时失控铲上行人路,酿成3死20伤的夺命大车祸,肇事司机被揭已连续多日每天工作13个小时,司机超时工作的问题惹来社会关注。在巴士司机工时的规管方面,香港的确相当落后。按照运输署的指引,巴士司机每天最长工作14小时(包括休息时间),而驾驶时间最多为11小时,但外地不少政府的规管则更为严格。

钟泽文(中)透露,城巴现时有5%的车长,每日工作超过13小时。(资料图片/陈惠娴摄)

就如英国规定巴士司机每周平均工作48小时,连续开车4.5小时之后要休息至少45分钟,而每位司机每天最少有连续11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周的休假至少要连续45小时,确保司机有足够、而且连续的休息。根据这个标准,香港巴士司机普遍要长时间加班,又或被安排“天地更”令休息时间变得如“断橛禾虫”的情况,几乎肯肯定唔合格。

经过今次惨剧之后,政府当局固然要认真修改本港的巴士司机工作指引,但是这可能只可治标,因为更根本原因,是行内长期面对人手不足。近年各家巴士公司都设法增聘人手,除了聘请更多兼职、女性车长以外,九巴和龙运巴士在今年5月开始,更将车长的退休年龄由60岁延后至65岁。

至于薪酬待遇方面,据政府统计,陆路运输业雇员去年的每月工资数达17,500元,较2009年的12,900元增长约43%,薪金增长速度虽然及不上饮食业,但增幅已略高于整体工资中位数,只是近年都难以请到足够司机。

城巴新聘请的女车长刘家颖。(资料图片/黄雅盈摄)

延伸阅读:【香港人口】50年后不足一半港人打工 打工仔供养负担倍增

劳动人口不增反减 各行各业“工求人”

除了巴士业之外,本港不少行业都备受人手不足、“工求人”的困扰。自2010年12月开始,香港失业率已跌破4%,最新失业率更只有3.1%,多年来都处于全民就业的状态,反映人手不足的底因,除了个别行业待遇不吸引之外,更根本是近年人力资源求过于供,而劳动人口明年到达365万人的高峰之后,更会调头减少,意味各行各业人手不足的情况将不断恶化,结果将是餐厅更缺侍应、巴士更缺司机、建筑更缺工人、安老更欠护老员……人手不足影响经济发展事小,假如连一些社会关键服务也缺人,累及民生以至人命事大。

造成这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原因,例如出生率偏低、人口老化等等,只是社会上似乎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现象;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相当“老土”,就是要有全面的人口政策,透过吸纳合适的移民补充劳动力。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认为,难道《香港01》又在鼓吹吸纳更多大陆新移民“沟淡”香港人?但香港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而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之所以能够起飞的关键,除了是内地资本家带来大量资金,更重要是多年来“走难”来港的新移民,带来了大量劳动力。而现时香港虽然有单程证政策,在吸纳新移民“人口”的同时,却没有带来相应数量的“劳动力”。

5.7万的入息限额,实际上已覆盖本港七成多人口。(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01倡议】香港须全面主导单程证审批权

按规定,每天的单程证限额为150人。(资料图片)

回收单程证审批权 为香港添“劳动力”

这个说法乍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但就如协助新来港人士的新家园协会在2015年曾进行调查,受访新来港人士之中只有32.9%处于工作状态,有全职工作的更只有11.2%。出现这种情况,主因是昔日的新来港人士,很多是为了谋生揾食,现时的单程证新移民较多是为了家庭团聚、照顾家人的港人内地配偶,他们来港之后未必会投身职场。

单程证作为本港的人口增长主要来源,较合理的情况是香港能按照本身的人力资源需要,以至考虑本身的承载力,审批单程证申请,如此就可以针对一些人力不足的行业,有针对性地吸纳移民,就如一些国家会按照自身劳动市场需要,对从事指定行业的移民申请者有额外加分一样,《香港01》也多次表明港府应该取回单程证的审批权。只是一触及单程证问题,往往又会变成没完没了的政治争拗,但到底劳动力不足的情况要恶化到甚么程度、搞出几多大头佛,香港社会才愿意认真地面对这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