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时代】石油需求或数十年内见顶 地缘政治如何改变?
20世纪,因石油而挑起的战争多不胜数,随着电池及再生能源为大势所趋,加上天然气及页岩气供求增大,石油的重要性在未来数十年料会相对降低。锂、钴及石墨等电池素材,也成为影响地缘政治的一块。
所谓石油时代(Oil Age),大概指由1800年代人类开始以石油作燃料,需求持续上升至今超过200年。石油需求何时见顶回落,是数十年来争拗不断的问题,也是国际石油大企的终极考验。Tesla带动电动车热潮,加上各国陆续落实《巴黎协定》减排方案,再生能源与电池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未来数十年的石油需求或取决于电池改良有否重大突破。
石油时代终章近在眼前,石油大企也有心理准备,其中最“悲观”的蚬壳石油(Shell)及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均预期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在2025至2030年见顶,近年默默分散投资在天然气及再生能源上,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好准备。
产油国挪威、沙特在做什么?
挪威是北欧产油大国,受惠于北海油田的丰富资源,是其中一个全球最富裕的国家。虽然石油是国家命根,但挪威也是世上其中一个最先引入电动车的国家,当地普及率贴近三成,并拟在2025年前禁售汽油车。追求环保和遵守《巴黎协定》的承诺,对挪威人来说与财富同样重要。位处北极圈内的“世上最美岛屿”罗浮敦群岛(Lofoten islands),估计拥有13至30亿桶石油藏量,让业界对这里虎视眈眈。然而罗浮敦群岛极具生态保育价值,既是世上最大深水珊瑚礁所在地,也是欧洲最大的海鸟栖息地。多年来,基于环境考虑及多个小政党反对,政府仍未实践于岛上的石油开发计划。
环保近年愈见吃重,本月一项民调显示,44%的挪威人认为若可协助减排,不介意放弃开采石油。国内两大党虽然支持开发罗浮敦群岛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但均认同国家要减少依赖石油;反对开采的绿党在下月举行国会选举很大机会能增加议席,预料开发罗浮敦群岛石油的计划将会继续搁置。
延伸阅读:【电动时代】南美“锂三角”盐沼 牵扯电动车的生命线
南下至海湾地区,是世上另一座石油宝库,这里掌握了全球三分二的石油储量,当中以沙特阿拉伯产量第一。对于老掉牙的需求问题,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Aramco)较为乐观,口里说石油需求不会在2050年前见顶,但不难发现这个蕴藏量冠绝全球的产油大国,近年全力发展其他业务以减少经济上对石油的依赖。沙特官方公布的未来发展蓝图Vision 2030,显示该国在未来十数年,把发展重心放在朝圣旅游及建造投资城市。7月他们便宣布发展大型城市建构项目,在红海海岸划出3.4万平方公里土地,打造大型旅游区。此外,在麦加以西的城市艾尔法沙利亚建设住宅、娱乐项目,乃至机场及海港,发展规模接近莫斯科的面积。
所谓福祸相依,战争在中东这座“世界油库”源源不绝地上演,如波斯湾战争、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正在进行中的叙利亚内战也与石油不无关系。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能源顾问Jason Bordoff去年9月于《华尔街日报》撰文,提到近年油价低迷,影响已在各产油国呈现。依赖出口石油的委内瑞拉濒临全面经济崩溃,连基本物资及药物也出现短缺的情况。尼日利亚经济陷入衰退,政府无力发放军饷,导致尼日尔河三角洲(Niger Delta)反恐战状况不明朗,在北部打击博科圣地的进程同样受挫。中东北非其他石油国如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及伊拉克,亦出现类似的政治危机。由此可见,石油需求减少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对未来地缘政治发展必有莫大影响。
电动车及混能车是未来一大趋势,国家政府,大企业以至普罗大众的眼光无不放到它们身上,电动车界领头羊Tesla的股价自2010年上市起持续攀升。虽然市面上出现了钒液流电池(vanadium flow battery)等新型电池,但其储电量及续航力仍未及得上锂,在市场上变得普及更是遥遥无期。被喻为“新中东”的南美锂三角,包揽全球逾五成锂资源,虽说其战略价值或不足与石油相比,但也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Tesla于澳大利亚建造全球最大锂电池储电系统 马斯克扬言百日能完工
锂资源替代品难比石油
日本京都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副教授Ben McLellan对《香港01》表示,“锂是21世纪石油”屡有所闻,但这说法的真确性及锂资源的潜能有待证实,“预期未来最少数十年,锂资源对电池也是举足轻重。不过跟石油不同的是(锂)已经有替代品,若然这些替代品的储电功能改善,或会带来明显变革。”他认为在政治层面亦然,像OPEC般规模的锂产国组织短期内不大机会出现,相比石油,锂产国受政治干预的程度也较轻微。
McLellan分析,有关能源的地缘政治将有三大趋向:石油产量及(或)价格下跌;锂产量及(或)价格上升;电力生产技术投向电动车潮流。若全球大幅度由石油转向用电,产油国将被迫减产或承受油价下跌,经济及政治权力核心自然亦由中东及OPEC国家转移至其他地方。同时,锂及其他电池原料的产量增加,经济权力或会转移到南美等开采国,以及其他进行加工、制作电池的国家如美国、中国及日本等。
阅读更多:【01专访】特朗普拥抱煤业 美国再新能源可被中国超前?
“未来的电力来自哪里,又是另一个问题。是再生能源?煤等平价化石燃料?天然气等较洁净能源?还是核能?无论上述哪种情况,原料供应国及制造商,都会是政治权力及经济得益那方。”McLellan说。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请留意刊载于8月28日出版第75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