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 Matters(下):做小众品牌 找对的客人

撰文: Cyris
出版:更新:

上回提到本地品牌Matter Matters以有趣而耐看的设计站稳阵脚,然而若如主理人Flora Leung所说,所有细品牌都只有五年蜜月期,那么屈指一算,Matter Matters也即将步入半新不旧的尴尬阶段,未来如何走得更远,才是真正的硬仗。

Flora想设计出有趣但不易过时的手袋。

出色的设计只是基本入场券,拥有独特卖点才能更上一层楼。Flora形容自己喜欢在“正常设计”中加入一些古怪元素,早于读书时代,便在研究怎样以不同方式去打开一个手袋,不过加入吸引眼球的特色,并不代表产品只是“三个月货仔”,因为她的目标是造出富玩味的经典作品。

“我不知道你会把我归类到‘时装’还是‘设计’范畴,我希望是后者,我本身甚至有点anti- fashion。现在大家太追捧消费,要花钱的话我宁愿买本书或者去旅行。我不常购物,一件风衣可以穿十年,买一件东西,是因为它能代表到我的性格。我希望自己喜欢的衣服可以多穿几年,然后每次拿出来都觉得很特别。”相信这也是她的心目中,客人看待Matter Matters产品的理想方式。

我们细品牌就是可以做少见的东西,取悦小众。

品牌最新一季2017春夏系列以粉色为主调,“上季用了粉红、粉蓝、啡色,卖完后仍有客人来询问,所以今季加推了新色。”你嫌粉色平凡?她偏偏选了较鲜见的粉紫和粉绿色,“我们细品牌就是可以做少见的东西,取悦小众,做独市。你要知自己想做大品牌,还是细品牌;想做主流的东西,还是有趣的东西。”两者不分对错,最糟糕的情况大概是“半吊子”,结果两边不讨好。

今季系列运用了市面上较鲜见的粉紫和粉绿色。

小众Vs.大众

“以前名牌卖的是独特性,你说现在哪些是?客人想要稀有的东西,但名牌要赚钱便得走向大众。如今大牌子可以在网上买到,于是许多人索性只看不买。以前你会买,是因为怕这刻不买,之后便买不到。如今大家可以等,等到减价才入手。”

独立品牌反而有机会突围而出,“我们这几年生意算不错,客人想要特别的东西,我们开支小,细有细做,不似大品牌那么多制肘。”那品牌的长远目标是维持小众吗?她答得爽快:“对呀!我喜欢这样。从小到大都是,我不想人有我有。太多人用的东西,我会跟朋友说笑:‘我们遗弃佢!’我希望品牌能够生存得到,但目标不是揾大钱。”

头像图案珐瑯耳环是今季新品。

比起卖得多,Flora更想卖给对的人。“品牌客人都是有创意的一群,我很开心能取悦到他们。我不需要不懂设计的人来买,你去买名牌吧,我无所谓,我不想我的设计随街都有。有些客人即使不认识我们的品牌,但仍会觉得花三、四千元买个袋是值得的。我们没有减价,三年前的款现在再造,都依然维持正价,可能比大牌子减价后卖得更贵。虽然每季系列的故事都不同,但当中没有东西是过季的,所以不同季度的产品会一起售卖。”

我不需要不懂设计的人来买,你去买名牌吧,我无所谓。
珐瑯胸针同样以玩味见称,贯彻品牌风格。

她很清楚品牌定位,“客人主要是欣赏我们的款式,想要手工的话便去买爱马仕吧。”话虽如此,这不表示她对质素没要求。“以前品牌比较细,难以找到好的工厂合作。如今产量较多,才有更好的工厂肯接单。现在合作的工厂一直替大品牌造袋,但他们都说,这么多年都没造过我这些袋款,所以肯支持我们。”始终是打开门做生意,她说大部分工厂都看钱,“但完全看钱的,通常都造得不怎么好。”自从换了手工更佳的工厂,她说连带生意都有改善,甚至能够打入外国的百货公司,然而她并未自满,“我未有完全满意的产品,总觉得可以继续改良。”

原创Vs.抄袭

多得互联网,客源和竞争同样来自世界各地,甚至惹来抄袭问题,Flora说:“被细品牌抄没关系,最怕被大品牌抄,更糟的是别人不信你才是原创。要告大品牌难度很高,很花钱,但万一有这情况发生,我会认真作出法律行动。”她又补充:“我真心希望有理想做原创设计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权利,不怕强权。”

Matter Matters这款卡片套于2013年首度面世,Flora表示那个颜色间隔色块代表了两个M字,是品牌其中一个iconic细节。

她说作为设计师的一大难处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少设计师便对作品被抄袭感到伤心失望。那如何避免被抄袭?她认为事前的准备很重要,例如产品推出市面前要注册设计,“当你的设计够iconic,抄你的人便难以狡辩,就如Chanel和Gucci都有自己的标记,你够胆拿来用吗?要保护自己,便要做到一个10年都是你标记的icon,所有品牌都应该以此为目标。”

当你的设计够iconic,抄你的人便难以狡辩。

平日吸收那么多资讯,世上的设计又那么多,要避免误中副车抄了而不自觉,她花大量时间做资料搜集,“因为要避开市面上已有的东西,怕自己做的已有人做过。如果那是经典的元素当然没问题,又或者,手袋当然有袋口,这些都不能避免。读书时老师曾指我画的草图不够多,我说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反而八成时间都花在分析市场、寻找灵感。”

独特鲜明的形象和设计,不只是用来抢眼球或吸引小众,原来也是保护自己的良方。创业难,守业更难,且看脱离“新晋”行列在即的Matter Matters,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