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海啸】新加坡长者为何叫“乐龄人士”? 看养老政策可懂
在新加坡,长者有个独特的称号--“乐龄人士”,即是到了快乐年龄的人。所谓愉快的老年生活,其实莫过于身体健康、财政稳定,而且找到心灵寄托。为了令年长一辈能够老有所为,新加坡政府一直积极推动长者就业,而且比另一个“长寿之国”日本做得还要好。
在新加坡诺维娜区有一家Chatters Café,在水吧冲调着Cappuccino的咖啡师、捧餐和带位的侍应,以及坐在收银机前的经理,每位都已一脸皱纹。环顾四周,收银机使用了字体较大的按键标签,方便较年长的员工。无论是Chatters Café硬件,还是政策配套如上班时间、工作日数都是以长者角度出发,为他们度身订做。
这间位于社区疗养院大堂的餐厅,是新加坡人口结构的缩影。跟日本一样,新加坡正经历银发海啸。2015年,每八个新加坡人就有一人年满65岁,但到了2030年,老年人口将会增加一倍,届时每四人便有一个是长者,可见人口正急速老化。医疗开支、出生率偏低、年轻劳动人口锐减,都是新加坡和日本共同面对的难题。
“人类愈来愈长寿,我们应该推动社会多为老人的生活筹谋,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正面对的难题。”72岁的餐厅经理Sally Chung说。
延伸阅读:【银发海啸】迈进“无退休时代” 日本人活到老做到老
新加坡是个长寿国家,国民预期寿命是82.7岁,法定退休年龄是62岁。一个人退休后,估计还可多活20年。漫漫人生,应该如何过才有意义呢?不少新加坡人就选择了投入工作。
政府数据显示,65至69岁的一群人中,逾四成人仍留在职场,比十年前增加了七成,原因除了就业市场绷紧、国民更健康更长寿外,政府亦应记一功。
为了鼓励长者做能力所及的工作,新加坡政府资助他们参与技能培训,并在2011年通过《重聘条例》,过了62岁退休年龄、同时符合健康条件的员工,如果想继续工作,雇主有责任延聘至67岁,而且要尽量配合年长员工的需要,包括让他们转到适合的岗位,或者由全职变成兼职等。
另外,新加坡政府亦推出补贴计划,为雇用年长人士提供诱因。例如雇主若聘请55至59岁、60至64岁,以及65岁以上人士,分别可获员工月薪3%、5%及11%的补贴。年长员工不但免被减薪,他们的平均工资更由2006年的1,160新加坡元(约6,543港元),增加至2015年的2,000新加坡元(约11,281港元)。
香港首间专聘长者餐厅:老人家最识拆弹
新加坡有Chatters Café,香港则有社企餐厅银杏馆(上图)。总店设于中环歌赋街的银杏馆,成立于2003年,是本港首间推动长者就业的机构,十多年来一共为超过2,000名长者提供就业职位,包括侍应、清洁、厨务、餐厅经理等,让年长人士可以自力更生,并希望带动其他企业聘请长者。
《香港01》记者访问了银杏馆行政总裁麦敏媚(麦姑娘),她认为年长人士“唔做得嘢”只是误解,事实上他们有许多地方比年轻雇员优胜。“年老员工更自律更有承担,绝不会出现迟到早退、无故请假情况。这可能跟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工作背景有关,正如他们形容工作为‘揾食’,当答应了别人去做一件事情,就有责任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且我们的年老员工应变能力很高,始终他们人生经验丰富,‘拆弹能力’自然比年轻人好。”麦姑娘表示。
日本和新加坡的长者就业率都比香港高,奈何大部分工作都只局限于低技术工种,香港的情况又是否一样呢?麦姑娘认为香港同样有许多富经验、有学识的老人家,他们都胜任高技术工种例如顾问等,可惜很多雇主还未有改变思维。“举例说,一个营业部主管到了65岁,理应退休,但若果他有能力又有心继续工作,雇主就应该让他继续做下去,可以考虑安排他每天只做六小时,这样既可以帮到公司业务,又不会影响年轻员工的晋升机会,何乐而不为?”麦姑娘又称,香港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愈趋严重,让年长人士继续在社会上担当一些岗位,并将经验传授予年轻一辈,反而对香港未来发展有利。
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劳动人口将由2018年的365万,下降至2031年的343万,及早释放银发劳动力或许是一条出路。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务委员会近年亦有推动长者学习计划,包括“长者学苑”、“自在人生自学计划”等,让长者老有所为。那么政府在推动长者就业方面的表现又是否合格呢?
“我不知道政府做过些什么,只知政府近年将公务员退休年龄推迟了。”她说劳福局近年曾邀请她出席讲座,分享雇用年长人士的经验,惟银杏馆一直以来未有得到政府任何一方面的援助,她认为政府在推动长者就业方面,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哪里较危急就先去哪里救火。年轻人就业、中年人就业都未处理好,还有老人贫穷、院舍问题要解决,可能政府未有心力关注老人就业。”她促请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发挥带头作用,积极聘请年长人士,加强传递正面讯息。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7月17日星期一出版的第69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