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沦阶下囚 赖清德的政治野心令台湾“法治”神话破功?

撰文: 袁湘仁
出版:更新:

近来台湾政治所有的话题,几乎全部聚焦在前台北市长、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涉入“京华城”案的风波。不到一周的时间,柯文哲宛如洗桑拿,先是获法院“无保请回”,经历第二度羁押庭后,又被裁定羁押禁见。台湾第三大党主席被上铐入囚车的画面曝光,震惊舆论,也令台湾长年以来宣称的“法治”社会,遭遇到政治力介入的巨大挑战。

柯文哲遭羁押禁见,台湾政党恶斗更对立

台北地方法院9月5日第二度召开羁押庭,认定柯文哲涉“图利罪”犯罪嫌疑重大,裁定羁押禁见,送往位于新北市的土城看守所。民众党的支持者“小草”们,为声援柯文哲,连夜坐在看守所门口,表达沉默的抗议,柯文哲胞妹柯美兰,也加入了静坐的行列。

柯文哲案所掀起的台湾政治风暴,再度招致台湾政党严重对立。由于柯文哲被民进党视为党外最大的政敌,不少绿营侧翼带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坐等柯文哲入监,声称要请他吃“鸡鸭(羁押)盒饭”,以及“起酥(起诉)蛋糕”。而民众党支持者则认为这是一起“司法迫害”,乃是由执政的民进党发起之“绿色恐怖”。在此氛围下,不幸传出憾事,一位曾至台北地检署前声援柯文哲的“小草”坠楼身亡,据传他曾在参与公民行动时遭言语欺凌,甚至将画面放上网公审。

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涉及京华城案,涉嫌图利与违背职务收贿,9月5日台北地方法院重新召开羁押庭,柯文哲一早9时15分已抵达法院,未有对外发言。(TVBS)

前台北市长沦“阶下囚”,动摇法治信心

台湾当政者赖清德不过才上任100天的时间,台湾政治却极不平静。先是赖清德党内潜在的对手郑文灿涉收贿案,遭桃园地检署起诉,并求处12年重刑。接着是柯文哲领导的台湾民众党,被爆料政治献金“做假帐”疑云,已令柯文哲宣称“改变成真”的清廉人设崩解。而后柯文哲再陷入京华城土地开发弊案,更让台湾政坛不得安宁。尽管赖清德接受媒体专访时宣称,“不分政党、不问何人,只要有证据就依法侦办”,但台湾的“法治”信心已被撼动,人们不禁质疑,连曾任台湾政治高地台北市长的柯文哲都沦为“阶下囚”,难道“法治”已沦为执政者整肃政敌的工具?

不过,平心而论,柯文哲案也掀开了台湾民主虚伪的外表,与美国民主一样,将失能的一面表露无遗。柯文哲是台湾政治素人攀向权力颠峰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着台湾社会尤其是年轻群体“反建制”的广大民意,因此柯文哲也以“政治不难,找回良心而已”作为号召。不过选举民主必然涉及复杂的金钱政商利益,让本应追求公平正义的民主沦为既得利益集团浑水摸鱼的遮羞布。众人同样好奇的是,政治素人真的就等于能伸张正义、替天行道的变革者吗?

在包含政治献金案、京华城案等涉及柯文哲的多宗案件曝光后,部分意见认为,赖清德政府可能正在运用具备正当性的司法手段来巩固自己在政坛的地位。(资料照,台湾总统府)

赖清德“政治斗鸡”性格,自陷进退两难

固然柯文哲最后的清白与否,关系到台湾政治“第三条路”希望的成真或幻灭,但赖清德上任之后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斗鸡”性格,以及在立法院改革案、司法院人事案、交通部长人选上所曝露出来的霸道与用人唯亲作风,更让人怀疑司法是否已然沦为他肃清政治对手的斗争手段。类似的心声,已在打贪热闹的喧嚣声中,在台湾舆论中默默发酵。

为了走出“蔡规赖随”的蔡英文身影,赖清德上任后有意以“反贪”树立个人威信,试图借此清除政坛内部的贪腐势力,塑造自己的政治形象,同时转移两岸关系不断恶化的关注。局势发展至今,赖清德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反贪”这步棋,宛若一把“双面刃”。一来“斗争”柯文哲的形象一旦形塑出来,赖清德必定掉入新的政治泥淖之中;二来,柯文哲代表台湾冀望两岸和平将近三成的民意,当然也有可能再度集结,成为对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的政治反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