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球】一拍打出鬼影变幻球 新兴运动旋风球首办中小学公开赛
旋风球是一种结合网球、棒球和羽毛球运动技巧的新兴运动,自去年由台湾引入香港,至今已有超过30 间中小学的学生接受训练,上星期更举行全港首届“香港旋风球公开赛”,有3间中学和2间小学参与。摄影:梁鹏威
有“鬼影变幻球”之称的旋风球,有“上飘”、“侧飞”、“急坠”等球路,变化多端,但原来门槛绝对不高,没有做运动习惯的人也容易上手。当日更有小学生仅仅练了4天就能出赛,夺得中学组亚军的筲箕湾东官立中学,也只是练习了一个月。
刺激好玩但安全性高
乐善堂梁黄蕙芳纪念学校的小五学生,开初被旋风球的名字吸引,对这项运动十分感兴趣,玩过之后都觉得刺激好玩。今次参赛他们只是练习了4天,每天练一个半至两个小时,虽然屈居亚军,但表现也相当出色,各队员都出尽浑身解数。带队的叶老师指,旋风球相比起其他运动的身体碰撞较少,受伤机会较低,相对较安全。今次参赛是试验性质,来年学校都会继续开办课程,让同学继续训练球技。
球路多变 重视团体精神
除了安全性,浸信会天虹小学的黄老师认为,旋风球接球时需要沟通清楚前排还是后排接,可以训练学生的团体合作;而同学们就表示易上手和刚柔并重,是吸引他们玩这项运动的原因。另外,夺得中学组最有价值球员的庄家标同学觉得,旋风球球路多变,接球有挑战性,发球时又可以控制球旋转的形态,十分好玩。作为队长的他,又认为最重要是团体精神,要时刻鼓励队友,不要埋怨。
旋风球源自于台湾,创办人赖照勋教练这项运动源自于台湾,去年才正式引入香港。创办人赖照勋教练开初在美国接触旋风球的原型-Trac Ball。他看到Trac Ball有潜力,可以做出不训练和变化,只拿来当玩具有点可惜,所以在2006年将旋风球引入台湾。过程中他研究球拍及球的设计,并编制出标准玩法及比赛规则使之成为运动项目。目前在台湾不同地区、中小学等都成立了旋风球运动的属会、教育实验课程、及课后班方式在进行推广。
精心设计球拍和球 创出多变球路
旋风球拍和旋风球都经赖教练精心设计,助球员打出“鬼影变幻球”。球拍分两种,都是网形的球拍,以坚固的质料制造,拍面带有一条凹槽方便接收来球。专业球拍增加了手把防滑,以及球拍顶端用来加强旋风球旋转的软胶,赖教练指其作用如棒球投手把球投出去时,手指头最后会抠一下,让球旋转。这设计可强化球手攻击时的变化球威力,适合比赛球手使用。而基本球拍就没有顶端的软胶,适合入门人士。
旋风球的大小与网球相若,比较轻身,它的表面附有像哈蜜瓜表皮上的纹路,配合球拍上的轨道和轨道末端配置的一层软胶,发出的球就能高速地旋转,使球员轻易打出飘忽球,创出不一样的球路。
玩法简单易上手
旋风球比赛包括单人对赛和六人团体赛,单人赛中分别设有两个龙门置于两队的底线,然而团体赛则没有龙门设置。在旋风球得分方法非常简单,球员只需要将球击落至对手场区或龙门里,便可取得分数。在团体赛中,两队球员各占一区,一攻一守轮替进行比赛,而六位队员需要如排球赛事般前排3人后排3人并轮流发球。接球后需即时反击到对方场区,不可多踏一步,更不可以如排球般一传二传三传。若果旋风球接触到球员身体、越位(后排超越前排)、持球超过5秒、弹球超过3下,一律视为犯规,直接失分。
正常的打球姿势是左脚踏出,右手持拍,手臂与手肘成90度。发球时先将手肘向前伸,再到手臂,拍面正对前方,轨道对准发球落点方向,然后手腕向前一挥,就能成功发球。接球时持球拍正面迎向前方,使拍面朝向旋风球飞来的方向,待球进入球架,顺势将球沿轨道滑入网底。有一个重要技巧,接球时不要持拍太紧,可稍稍放松,使球拍微微后仰,这样接球效果更佳,否则球很容易反弹撞出。
台湾的旋风球发展成熟,而香港旋风球总会于去年才成立。旋风球总会创会主席彭乐谦从事学校辅导工作多年,由于深感不少弱势学生欠缺自信,去年远赴台湾接受赖教练特训,把旋风球引入香港,希望借此把弱势学生拉到跟其他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彭教练已建立香港的教练制度和训练运动员,希望未来把旋风球发展成社区运动,令更多中、小学生甚至长者可以体验旋风球的好处。
*有兴趣购买旋风球试玩一番的话,可以按此,价钱由$150-$40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