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多元青年活动增见闻 倡加强支援职青

撰文: 01多声道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庄家彬

巴黎奥运完美落幕,不单成为市民近日焦点,港队在这届奥运会再创佳绩,历史性夺得两金两铜。其中,“剑神”张家朗继东京奥运后,于巴黎成功卫冕男子花剑个人赛金牌,是这项比赛相隔68年再现卫冕神话,成为奥运史上男花卫冕第三人。同时,张家朗于16岁时受访的片段亦被疯传,当中他提到接触剑击全因爸爸建议,因而参与暑期班。情况或与大部份青年暑期活动雷同,也是在在学时期对未来未有明确方向,而尤其是基层家庭学生及青少年,他们缺乏接触及尝试多元活动的渠道。笔者过去在不同团体、公职全方位推动青少年多参与多元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及创科等等,了解让青少年多走走、多看看、多体验的重要性,而随着本港青少年政策愈渐成熟,笔者亦建议政府可加强支援在职青年。

政府重视青年工作 活动百花齐放

现届政府十分重视青年发展,更将民政事务局重组成民政及青年事务局(简称民青局),提升青年事务层次,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2年甫上任随即公布《青年发展蓝图》落实青年工作。青年工作的核心是在于提供有利环境,让青年看到未来,有才可展。

民青局辖下的青年发展委员会近年亦不断推出不同活动,例如筹划和推动的“青年节@HK”,当中包括8月10日举行的“青年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来自不同地区主管青年政策的领导、科技创新专才、创意产业专家、青年企业家、青年组织代表及业界精英等担任演讲嘉宾,讨论并分享其宝贵经验及最新发展。民青局局长麦美娟表示,今次论坛超过2400人登记出席活动,有近500人更是来自不同国家,内地亦有代表参加,反应超出预期,笔者认为值得将活动恒常化,并且加入小组讨论等环节,收集参与青年在各方面的意见和感受,令活动更多元、更有层次。

同时,“青年节@HK”亦推动了各区民政事务署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予青少年,包括新兴运动领袖训练计划、青年网络义工计划、青少年主题活动体验营及青年街头表演等。

此外,近年各青年团体亦举办不同内地交流及实习团,让青年及早认识内地机遇及不同省市的文化等,例如笔者作为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推动“百万青年看祖国”主题活动,让港澳青少年有机会到内地交流研习,全方位了解祖国最新发展,透过视、听、学、玩等亲身体验,增加对祖国认识及身份认同,培育青年成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有抱负和具正向思维的新一代。

关注青年身心灵发展

2022年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本港未来青年政策的建议重点,受访青年认为“促进青年精神健康”(46.3%)、“挽留人才”(44.0%)、“改善青年的居住情况”(43.5%)等,这三方面亦是笔者从不少青年意见中听到的,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在短期内应具体聚焦从这三方面著手支援。

首先,在促进青年精神健康方面,现时学校均设有驻校社工处理及支援青少年情绪,从不同报道以至电视节目可见,学校的欺凌事件屡见不鲜,加上学校一般惧怕影响校誉而倾向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期望教育局以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督工作,以及设立惩罚机制以惩处瞒报部门。除了在学青年,刚踏入社会的青少年由于环境转变亦易感到挫败,笔者认为,政府可仿傚“共创明Teen”活动为刚就业、入职的青年举办师友计划,扩阔其人际网络之余,亦可以汲取过来人经验,适应转变,寻找自己道路。

近年政府积极吸纳高才、专才,推出多项优惠政策,同时,笔者亦期望有更多出台政策惠及本地人才及青少年,重建他们的归属感,例如宽减本地就业人士税收,增加供养父母免税额额度,为刚就业而经济能力不足的青年减轻负担。另外,亦可提升青年人学习意欲,增加进修资助及优化制度,持续进修基金进一步优化持续进修基金,容许夫妇共用,让青年人及新家庭更灵活使用持续进修基金。

青年工作涉及的范围广阔,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同时我们也要为青年搭桥铺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期望政府及社会各界继续多管齐下措施完善青年发展,助他们奋力追梦,成社会注入无限活力。

作者庄家彬是天津市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执行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