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全港最早吊车喺边? 清朝画家见过都话:巧夺天工

撰文: 颜宁
出版:更新:

今天说起吊车,只想起海洋公园。 但可想像到早在125年前,香港已出现吊车系统,连系英皇道和柏架山大风坳吗?
这个吊车系统在清光绪年代已经存在,画家吴友如将之称为“铜锣飞栈”,可能是认错该处是铜锣湾。他在《海国丛谈》描述那吊车,感叹:“泰西人巧夺天工,至穷思议,有可超设栈之法而飞越者,则谓之飞栈而无不可。”

当时的吊车会在太古水塘上方经过。(太古集团香港历史档案服务)
+5

清画家吴友如这样形容吊车:

“香港铜锣湾山峰高峻,上耸云霄,振衣直上者恒苦跋履不易,乃太古糖局竟建屋于其上……于是制成一桶,可容五六人。其上也如匹练之升空,其下也烛之武之见秦师。锤而出之,上下自如,不费足力,人感叹其法之巧。”

据说,吊车曾经是单缆设计,但一次发生意外后才改成双缆。吴友人笔下亦有描述一次吊车断缆意外:“一日有六西人坐此桶中,扶摇直上,及至半空,绳忽折断,六人者咸如鸟之飞坠,内有一人受伤,其五人者幸各无恙云。”

太古为外籍员工兴建 往来别墅和厂房

这个“铜锣飞栈”吊车系统由太古洋行为外籍员工兴建,他们不适应香港的湿热天气,太古便在柏架山兴建宿舍和大风坳设避暑别墅供他们居住。为了方便住在山上的员工上山下山,太古在1892年兴建了柏架山吊车。每日早上8时至凌晨不停运载乘客往来大风坳和英皇道。 

【百年前绝世笋工】住半山搭吊车返工 包食宿仲免费睇戏?

吊车的起点在英皇道裕民街附近,终点站位于大风坳。吊车长度约2.3公里,地面至最高点有约66.6米。吊车由蒸汽机械推动,备有两架开放式车卡,各可接载6人 。由于糖厂和船坞员工经常在夜间加班,12时后员工便需要徒步或坐轿登山。1964年开始在太古船坞工作的卢觉强忆述,当年外籍高级职员会在华兰路附近等轿夫上山,“好似旧片咁,前后都有一个人擡,中间有张凳畀一个人坐。”

别墅和吊车后来因效益一般,于1932年进行拆卸。Facebook专页柏架山吊车关注组指,吊车属香港交通里程碑,希望能引起大众关注。关注组指现时在山上仍有吊车遗迹,“若然将来当普通山石铲走咗,哩啲历史证据就会无咗。”

关注组指现时在山上仍有吊车遗迹,“若然将来当普通山石铲走咗,哩啲历史证据就会无咗。”(由柏架山吊车关注组提供)
别以为这张照片是欧洲的吊车,它就是曾经在柏架山上出现的“铜锣飞栈”。(转载自柏架山吊车关注组Facebook专页)
除了维港之外,在吊车上可看到山下的太古工业城。(太古集团香港历史档案服务)
从柏架山上俯瞰下去,维港依然清晰可见。(太古集团香港历史档案服务)
(转载自柏架山吊车关注组Facebook专页)
(转载自柏架山吊车关注组Facebook专页)
(转载自柏架山吊车关注组Facebook专页)
左下方水塔形建筑就是吊车总站,位置大概是今天于祐民街116巴士总站。(太古集团香港历史档案服务)
1964年开始在太古船坞工作的卢觉强忆述,当年外籍高级职员会在华兰路附近等轿夫上山,“好似旧片咁,前后都有一个人擡,中间有张凳畀一个人坐。”(颜宁摄)
昔日的吊车总站就是在英皇道祐民街附近。(颜宁摄)
吊车总站的位置大概是今天于祐民街116巴士总站。(颜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