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Kobe】自传《曼巴精神》记载成长历程 这些人成就永恒传奇

撰文: 运动视界
出版:更新:

2016年一句“Mamba out”带走了Kobe Bryant在篮球场上的身影,但Kobe的伟大永远铭记在球迷们的心里,并且将世世代代流传。然而伟大的背后是Mamba不为人知的努力和态度。Kobe将以自己的笔触,揭开帷幕后的故事。
文:史考特/运动视界

以下文章节录自Kobe Bryant自传《曼巴精神》▼▼▼

精神的起点

我还记得,当我还小时我拿到人生第一颗篮球。
那纹路、凹槽完美的触感让我舍不得用它。还有那篮球落到木地板时的声响,是如此的清脆响亮。
这些正是我热爱篮球,热衷比赛的因素。也是我经历至今的种种,并且毫无保留地投入的动力。
一切都从那时候的迷恋开始。

在高比拜仁的自传动画电影中曾描写他小时候在床上练习投篮。(《Dear Basketball》(亲爱的篮球)影片截图)

基础的重视

还是年轻球员时,我无法将身体重心拿捏得当。
以下图来讲,Michael的腰部以上是直立的,没有向任何方向倾斜,他稳定了身体。相反的,我身体向前倾,一手抵着他。这完全是个禁忌,是个糟糕的防守。Michael只要一个转身或是假动作,我就可能失去重心,而他将借此摆脱我。
我很庆幸能在1998年看到这张照片,并矫正我的姿势与重心。之后的人在低位和我对位时要尝到甜头是难上加难。

1998年2月1日,湖人对公牛赛事中,高比防守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高比曾说“我不想成为下一个米高佐敦,只想成为高比拜仁”(I don't want to be the next Michael Jordan, I only want to be Kobe Bryant)。(Vince Bucci/法新社)

【相关图辑】【高比拜仁逝世.图辑】别了湖人#24 5届NBA冠军 不朽篮球传奇

+12

变通的思考

Allen Iverson虽然很小只,但同时令人难以置信。
对位他时,吃他的身高,在他头顶投球,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然而真正当Allen守我时,却不仅仅这么简单。我常常能在不少有利的位置接到球,或许也能在低位要到好位置,但我不能这么做,因为这将深陷Allen和76人的陷阱,这时我真正要做的,是在肘区接球避免身陷困境。

高比拜仁与艾佛逊(Allen Iverson)惺惺相惜。(Getty Images)

儒家的教诲

我领导的风格从来没变过。我喜欢挑战其他人,让他们觉得不舒服。这使得那些人有机会审视、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球员。
唯一不同的是,我会“因材施教”。我会特别观察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出身背景和目标,了解哪些东西让他们感到安心以及他们最大的疑惑是甚么。借此摸清他们的底线在哪,并适时地挑战这些底线,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领导的风格从来没变过。我喜欢挑战其他人,让他们觉得不舒服。这使得那些人有机会审视、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球员。”图为高比拜仁于2011年再次到韩国举行巡回赛。(Getty Images)

猛蛇的血性

(以下为2008奥运时期)
我总想着搞垮对手。LeBron曾和我讨论过如何保持血性,因为他曾看着我如何面对每场练习,并且在练习时不断挑战他和队上的其他人。
还记得有一场的上半场我们打得一塌糊涂。半场休息时我就在休息室“直言不讳地”问了我们他X的在干甚么。下半场,LeBron立刻回应刚才的教训,他打从心底想主宰一切,自那时起他便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打球。

【相关图辑】【RIP Kobe】勒邦占士打破沉默 誓以高比之名续领湖人

+7

Mamba out? No, he's still there. 尽管现在Kobe早已不在NBA的战场上杀敌,但他仍以能力所及的方式影响着后续的球员。他的态度是你我的Venom,深根所有投身篮球的人们。曼巴的火炬还在燃烧,还在持续,精神薪火相传,永不止息。

文章编译自:Mamba Mentality

【本文经“运动视界”授权转载,延伸阅读:亲爱的Kobe:给Kobe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