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历史科|老师称罕见出一分题 卷二中国史题料少人选答

撰文: 吴绰诗
出版:更新:

DSE中学文凭试历史科今日(26日)开考,其中卷一由疫情时“四拣三”,恢复为全部必答,卷二论述题则须“七选二”。有历史科老师认为,今年两份卷的难度与往年相若,而卷一罕有出现占1分的题目,不过,考生作答时亦不能掉以轻心,只以一句作答完结。

至于卷二,其中一条问及由经济角度,审视中国于1953至78年间在发展社会主义上的持续努力,他指考问上有既定立场,考生须对课题内容熟悉,回答大跃进、调整政策及文化大革命的正面影响。他强调,历届试卷一向有既定立场题,且不只涉及中国史,因此毋须见怪。

DSE中学文凭试历史科今日(26日)开考。(梁鹏威摄)

李同学:考卷易作答 一分题问法似公民科

文凭试历史科设有两卷,卷一设有四条资料题,主题围绕本港经济及社会发展,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和冷战时期的发展。卷二则设有“七选二”论述题,题目问及内地社会主义、1978至1997年间本港自由贸易政策及基建发展、日本军事等。(见另稿)

在葵涌一个试场,历史科考生李同学指今次考卷较容易作答,预计能考获第4级成绩。他表示,卷一出现一分题,形容是“送分”,问法似公民科和中史科,“有啲突然,不过大路”。他又举例,以往角色题大多占8分,但今次只占4分,比较少见。

至于卷二,他选答了日本军国主义和二战两题,前者贴中题目。他指自己对日本史较有兴趣,加上认为一定会出,因此将温习重心放在日本。

李同学指其中一题只占1分,以往较少见,认为问法似公民科和中史科。(梁鹏威摄)

曾同学称题目大路 不拣中国史题

曾同学则形容今年考卷“正正常常”,不过认为卷二第5题问及“冷战发展由苏联角色主导”较为“勺钻”。她和何同学在卷二均有选答日本军国主义,形容题目“大路”。她续道,不选答分别关于涉及香港史和中国史的第1和2题,除了因为不熟识,亦因为考问的年期较短。

来自深圳的梁同学则表示,自己“贴错题”,有关苏联的题目只温习了较后段历史,因此觉得难作答。至于卷二,她选答了分别关于香港史和中国史的题目,认为涉及中国史的第2题发挥空间小,因题目特别问经济面向,不能作答社会面向。不过,她指自己在内地读书的背景有助作答该题。

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中学历史科老师谢荣燊表示,今年历史科两份卷的难度均与往年相若。(梁鹏威摄)

历史科老师称罕有出一分题 未必易拎

任教5年的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中学历史科老师谢荣燊表示,今年历史科两份卷的难度均与往年相若,并没有新题型。谢指,卷一最难是第3c题,问及多大程度同意“巴黎和会解决了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他解释,考生须定义何谓问题,并且不能“搬字过纸”,直抄教科书中一战的五大成因。他续道,考生须举充足例子,包括不同的极端民族主义,才能取得高分。

至于只占1分的“欧洲在1914年及1919年之间的一项主要的领土转变”该题,谢表示一分题较为罕见,问法亦直接,但提醒考生不能轻视,“好似容易,但有伏位”,若只答一句并不足够,考生或容易忽略转变之前的情况。

谢又称,卷一的第1和2题所提供的资料,若选答“较大程度同意”会较易作答,而选择“较少程度”的话,则要运用更多个人知识。

谢荣燊估计,较多考生会选答关于日本军事扩张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题目。(梁鹏威摄)

卷二中国选题有既定立场 须答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正面影响

卷二方面,谢荣燊估计第3和第4题为热门题,分别关于日本军事扩张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指前者花了不少教学时间,相信同学较熟读;后者题目要求亦清晰,以及同学普遍对欧洲史有兴趣。

他指出,其中一题料较少考生选答是第2题,要求考生“从经济角度探讨中国于1953-78年间在发展社会主义上所作出的持续努力”。他解释,考生未必熟悉社会主义的概念,而题目只以经济面向分析,作答范围收窄。

他指,该题有既定立场,须回答大跃进、调整政策及文化大革命的正面影响。被问及题型是否罕见,他强调,历届试卷一向有既定立场题,且不只涉及中国史,因此毋须见怪。

对于有考生指担心该题敏感而避答,他认为毋须担心,“最重要是考生如何演绎”,重申历史科仍著重独立批判思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