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5|中文阅读卷一以内地作家蒋方舟、台湾柯裕棻文章出题

撰文: 洪戬昊 吴绰诗
出版:更新:

中学文凭试中文阅读及写作今日(2日)开考。阅读卷一分成指定阅读篇章及课外篇章两部分,课外篇章共有3篇,白话文选用内地作家蒋方舟的《我们都曾以为自己会是小说的主人公》及台湾作家柯裕棻的《比正路还长的巷子》;文言文则有两则,分别是一段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摘录,以及一段金代学者和文学家王若虚《滹南遗老集》的摘录。

有中文科老师分析,有白话文篇章以文艺笔法说明道理,阅读经验较少的考生,未必容易掌握,但大部份题目直接,形容“合格易、高分难”。

中文卷一的课外篇章共有3篇,白话文选用内地作家蒋方舟及台湾作家柯裕棻的《比正路还长的巷子》。(郑子峰摄)

引内地作家文章谈小说意义 提及卡夫卡

文凭试中文阅读卷一分甲乙两部分。甲部考核指定的文言经典学习材料,占全卷30%;乙部则为课外篇章,白话文及文言文兼备,占全卷70%,全部试题均须作答。

甲部考核《论仁、论 孝、论君子》、《山居秋暝》和《六国论》三篇,考问重点主要与内容和写作手法相关。

卷一乙部课外篇章考核三篇,白话文有两篇,分别节录自内地作家蒋方舟的《我们都曾以为自己会是小说的主人公》,文章以不同论说手法,说明小说的作用和价值,又提及作家卡夫卡的故事,形容“在卡夫卡出现之前,当我们面对巨大且不可知的力量,那种孤独无助的状态不曾被命名”;另一篇为台湾作家柯裕棻所写的《比正路还长的巷子》,透过描写城市和乡村巷子不同的面貌和予人的感受,从而抒发对人生的领悟。

蒋方舟是湖北省襄阳市人,母亲为作家尚爱兰。蒋方舟1997年起至今从事文学创作,曾为中国少儿作家,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她曾出版多部作品,包括《打开天窗》、《正在发育》、《邪童正史》、《第一女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等。她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现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现定居于北京市。

柯裕棻则是台湾彰化人,现为国立政治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媒介批评、文化研究、后殖民论述、台湾电视研究。著有散文集《浮生草》、《恍惚的慢板》等。

中学文凭试中文阅读及写作卷今日(2日)开考。(郑子峰摄)

第三篇为文言文,有两则选段,分别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摘录,内文记述安史之乱时,张巡和许远守睢阳城一事;另一篇为金代学者和文学家王若虚《滹南遗老集》的摘录,谈及王若虚对张巡和许远两人的评价。

考生欧阳同学认为卷一阅读卷比去年难,指题目比以往多,担心成绩较原本预期的第四级低,只考获第三级。(郑子峰摄)

考生:文章不难理解 易捉到方向

考生林同学认为,卷一整体程度中规中矩,不难也不易,有能力作答。不过他指范文没有以《出师表》出题,笑称“又畀考评局fake咗(欺骗)”。至于两篇阅读篇章,他认为有阅读习惯就不难理解,“啲文都系同色唔同味”,指两篇文均“好易捉到方向,唔会话完全唔识”。

至于使用“报到易”程式签到,他指,过程没有困难,但指“头一两次Error(失灵),之后再扫都扫到”,没有特别异常情况,他估计,“可能系纯粹多人用”,伺服器未必适时处理到。

考生欧阳同学则认为卷一阅读卷比去年难,指题目比以往多,担心成绩较原本预期的第四级低,只考获第三级。

陈树渠纪念中学中文科老师曹顺祥认为,今年卷一程度属合格易、高分难。(郑子峰摄)

中文科老师:卷一合格易、高分难

陈树渠纪念中学中文科老师曹顺祥指,今年卷一有两篇白话文,第一篇文体偏向随笔,而第二篇类似小说,相比去年只有小说,今年选用的体裁较平衡。不过,他仍认为今年卷一“合格易、高分难”,因第一篇以文艺笔法说明道理,“如果考生唔多睇呢类文,会有啲难度”。至于第二篇白话文,他指与考生的生活经验有“认知距离”,部份人阅读时或未必不习惯。

题型方面,曹顺祥形容“正路”,没有“阴湿”题目,他举例,其中一题问及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提问直接,易容理解。他续指,虽然考卷有两篇白话文,但无比较两篇文章的题目。

DSE 2025 中文科开考情况

+16

文言文方面,他指今年字词释义占重较多、有10分,反映出题著重考生的文言底子。至于选材,他认为历史故事较实在、易掌握,对选修中史学生有利,但就算没修中史,考卷亦已说明了“安史之乱”的背景。

他补充,若考生能掌握第二篇文章如何评价“忠而不仁”的核心观念,答题便有把握。他指,范文亦有讲述“仁义礼孝”,只是没触及“忠”,但若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相信作答难度不大。

不少学生提及今年指定篇章部份没有《出师表》,曹同意该泛文本是大热,因自2018年首年有范文,至今已7年没出,“照数都应该数到佢”。他又指,六国论虽非大热,但题目不“刁钻”,自己亦有叫学生温习,强调“12篇都应该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