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重建|民间团队助清屋翻出宝贵回忆 见证居民无奈迁出

撰文: 吴美松
出版:更新:

有59年历史的石硖尾大坑西邨清拆重建在即,今日(15日)是居民迁出的“死线”,但仍有20户居民不满回迁安排,“企硬”拒绝交回单位,亦有部分邨民尚未能过渡,暂获延期迁走;也有不少邨民依依不舍地搬离这个回忆满载的家。惟有部分独居长者户无力清屋,也带不走一屋旧物,幸在限期前得到三名热爱搜寻旧物的“民间博物馆”成员化身清屋小队,义务协助他们执拾搬迁,并将单位还原顺利交吉。

过程中,清屋小队翻出一箩又一箩“文物”,当中不少记载着逾半世纪香港历史,也为屋主唤回许多早已遗忘的宝贵回忆,让邨民能圆满地与大坑西邨道别。成员彬仔认为他们的举手之劳,除了帮到无助的邨民,更获送赠旧物,满足到团队的收藏兴趣,是“Win Win双赢”。

彬仔帮居民搬运家当。(黄浩谦摄)

不忍长者户吃力搬屋 成立团队义助清屋

该个清屋小队除了Facebook专页“民间博物馆”成员阿彬,还有从事银行业的阿豪及从事设计的John,他们两人同样喜欢收藏古物,而这个团队的成立,与大坑西邨密不可分。事缘彬仔有一天经过大坑西邨,看见一位老婆婆吃力地拖着红白蓝胶袋落楼,于是上前协助婆婆搬家当。后来,他知道大坑西邨居民因屋邨即将清拆重建而要迁走,而且居民大多年纪老迈,搬家有困难,于是向两位好友提议帮助居民搬迁。

由于该些居民大多由入伙初期便入住,屋内积存的旧物多不胜数,很多物品都已成为“历史文物”,甚具保育价值,但居民无法带走所有物品,最终逃不过送往堆填区,觉得十分可惜。当邨民得知彬仔等人都热爱收藏旧物,于是当作“顺水人情”,将一箩又一箩旧物赠予他们3人,希望能好好珍藏和保育,他们亦因此成立“民间博物馆”。

彬仔称,这段期间,他们几乎有空便协助居民清屋,至今已协助了数十户人。就好像访问当天,他们亦专程来到大坑西邨民利楼,协助4楼一户人家将约10个大纸箱搬到地下。当日细雨纷飞,彬仔特地带来胶膜,将纸箱逐一包好,以免沾湿。在没有升降机的老旧楼宇,他们只能拾级而下,分工传运纸箱。皮肤黝黑、身形瘦削的彬仔一手一个胶袋,落楼时健步如飞,他笑着自爆:“其实脚都震埋。”

+1

首次出动即遇大挑战 为“杂物屋”还原“清水楼”

不过,与第一次帮邨民搬屋相比,这次可说是“小巫见大巫”。彬仔忆述,首次帮居民搬屋时,由於单位在民强楼7楼(大坑西邨每幢楼最高为8楼),除了要帮屋主将所有家私杂物悉数搬走,还被请求协助将单位还原成“清水楼”。当日他们便将单位内的海棠玻璃间隔拆卸,工程相当艰辛,彬仔至今难忘,笑说:“真系好甘!”

第一次就如此辛苦,但他们未有因此而放弃,“咁帮到人我又冇乜所谓”,邨中长者不用花钱请人搬屋,团队又有机会接触一些平日没有机会看到的旧物,是“Win Win双赢”。而所有旧物都是居民主动提出送给他们,甚至有居民将锁匙交给他们,让他们执屋,同时可以收集有保留价值的物件。彬仔说是因为居民看见他们的真诚,才会如此信任。

另一位成员阿豪亦是Facebook专页“穷游废墟”的负责人,平日常到处寻找一些有回忆的地方,亦会与彬仔、John一起研究旧物,后来被彬仔劝服加入大坑西邨的保育工作。

阿豪表示,他们为邨民执屋翻出的旧物,若邨民不打算保留,便会义务替他们弃置,亦会筛选出一些仍然可用的物品,捐给救世军等慈善机构或转赠有需要人士。若有些物品具有保育价值,而居民又不保留,他们就会带走收藏。未来他们亦会寻觅地方,将所有在大坑西邨收集到的物品作展览,好让居民及大众,可以缅怀或从另一角度了解大坑西邨。

John在民间博物馆中负责设计及在社交媒体发帖文时撰写文案,以及负责清理和研究收集回来的物件。他说在帮大坑西邨居民搬屋期间,发现有很多人都在那里住了超过50年,家中甚至有从民国年代留存至今的照片等,也有邨民曾于英殖时期出任过英国海军的执勤纪录,还翻出一些当时的珍贵照片,令团队感到十分惊喜。他们除了翻出宝贵物品,也唤起邨民或早已遗忘的回忆。有些物品更见证香港工业的光辉岁月,例如不锈钢保温壶、红双囍牌胶汤匙,都标明久违的“香港制造”。

而在帮助居民的过程中,他们亦见证着邨民要搬离大坑西邨的不舍与无奈。John表示,很多邨民都住了30至40年,而且邻里关系相当紧密,但5年之后重建项目是否真的可以如期完工,令邨民满怀疑问。阿豪认为邨内楼宇其实已相当残旧,对长者来说相对危险,亦可能容易发生意外,重建亦无可厚非,而他们接触过的邨民对重建反应两极,一方认为楼宇破旧不堪,收回重建亦合理;另一方就觉得在大坑西邨住了数十年“有感情”,不解为何要收楼,不过阿豪补充指,无论站在哪一方立场的居民,实际心里都不希望搬走。

对于重建要迁出,有居民表现两极。(黄浩谦摄)

根据平民屋宇早前指,现时已收回八成单位,有约120户因搬迁有困难而可以延期迁出,另有20户在限期前未同意迁出,惟有信心可如期开展重建工程,于5年内完成重建工程。平民屋宇今日(14日)再回复查询指,个别人士企图拖延重建计划令绝大部分接受重建的居民不能如期回迁,平民屋宇会继续按法律程序收回其单位,并向该等人士追讨相关法律费用及其他因而造成的损失

黄先生是其中一户拒绝迁出的居民,并与平民屋宇兴起诉讼。他受访时手持一叠与平民屋宇,以及地政署等政府部门来往的文件,痛斥平民屋宇欺骗居民,违背当初妥善安置居民才启动重建的承诺,以及未获批换地方案便要求居民迁出。

现年65岁的黄生指自己在光民村(大坑西邨前身)出生,大坑西邨建成后入住,认为单位就相当于是居民的祖屋。对于重建,他是支持的,因为整邨都有一定历史,亦相当老旧,但他激动地强调重建要建基于对居民有充足保障,包括承诺居民可以“一屋换一屋”,在回迁时可以住回一样大小的单位;二是维持平民屋宇当初承诺的,回迁居民永久不用资产审查,以及当5年后重建未完成时给予居民租金津贴。

现年80岁的黄先生拒绝接受平民屋宇的回迁方案,并不打算搬离大坑西邨。(黄浩谦摄)

另一位居民罗先生却持相反意见,他当初是因家人认识平民屋宇员工而入住大坑西邨,自小在邨内长大。他已在元朗形点租了一个单位,租金约15,000左右,现时因搬迁有困难而需延期迁出,惟未有收到平民屋宇容许延期的通知。对于早已迁走的居民,他笑言羡慕“点解可以搬咁快”;对于“先迁出,后迁回”的重建方案,罗先生认为重建是有需要的,而且重建后可增多近一倍单位作港人首置项目,相信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市民。

大坑西邨居民被要求3月15日或之前迁出。(黄浩谦摄)

虽然两名居民对“回迁”态度相反,但同样认为平民屋宇5年后可以完成重建一事并不乐观。黄生指平民屋宇跟部份居民有官司要处理,加上地政署未批出有关土地的换地等方案;完成收楼后,入图则打地基等需时,相信5年时间并不足够。罗先生亦一样,相信工程很难可以在5年期限内完成。

目前大坑西邨重建未有明确时间表,原本今日(15日)是居民迁出的“死线”亦会延迟,到底最后大坑西邨会何时完成重建仍属未知之数,但邨内约8成居民已经迁出,留守的居民似乎或只能等到最后一刻,搬离住了大半世的成长之地。

“01心意”与过百慈善团体携手筹款,让社区变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层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