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逾八成受访肢体残障人士无全职工作 难负担复康用品开支

撰文: 吕凝敏
出版:更新:

肢体残障人士的复康用品开支甚大,对于基层来说更是一项负担。关注肢体残障人士权益的自强协会表示,早前进行“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复康用品开支状况”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复康用具的开支状况,以及应付复康用品开支所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访者在过去5年的复康用品平均开支约4万元,逾八成受访者表示没有全职工作,近九成受访者认为伤残津贴不足以支付其残疾所需复康用品的开支。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过去5年的复康用品平均开支约4万元,另有5成多更要经常使用消耗性用品,例如理遗用品及呼吸机等。(自强协会提供图片)

自强协会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间进行“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复康用品开支状况”问卷调查,以面谈、电话访问及线上问卷形式,访问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的复康用具开支状况,应付复康用品开支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慈善基金的使用状况和看法,并成功收集136份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过去5年的复康用品平均开支约4万元,另有5成多更要经常使用消耗性用品,例如理遗用品及呼吸机等。然而,逾8成受访者表示没有全职工作,大部分只有伤残津贴作为唯一的经济援助,却有近9成认为伤残津贴不足以支付其残疾所需复康用品的开支。部分受访者更指出,只能负担购买二手轮椅、购买价格较低又未必合适的复康用品,甚至需以借贷形式支付复康用品开支,反映他们面对极大的经济压力。

曾先生是其中一名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17年来,他为了减轻家人经济负担,避免购买轮椅的一笔过开销,只能每年维修一至两次轮椅,延续其使用寿命,其间维修费约6万元,为了避免严重损耗,曾先生只能小心翼翼使用轮椅,避免招致昂贵的维修开销。

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承受庞大的经济压力,更影响其心理健康。(自强协会提供图片)

庞大经济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承受庞大的经济压力,更影响其心理健康。九成多受访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表示因担心复康用品消耗损坏,要负担额外开支而承受心理压力,逾半更指经常会、及长时间感到压力。有受访者甚至选择减少外出,减低使用复康用品如电动轮椅的次数,以节减维修、更换复康用品所衍生的开支。

非综援肢体残疾人士梁先生向朋友借来8,000元,购买一部不适合自己体格的轮椅,让自己能够定期复诊,参与社交活动。每当外出活动时,由于轮椅质量欠佳,梁先生都会担心轮椅故障发生,只能够随身携带充电器,以防突然电量耗尽,每行一段路都会停下来整顿,避免电池以至摩打出现故障。

为节省维修及更换消耗品费用 限制社交活动

调查亦有5成多受访者表示无法负担更换或购买切合所需的复康用品,当中包括更换轮椅零件、购买其他或附加功能性的复康用品,亦有受访者表示无法支付维修或更换费用,例如电动轮椅电池、轮椅轮胎等。惟继续使用已损耗或不合适的复康用品,有阻肢体残疾人士的健康生活,包括限制参与社交或社会活动、减低自主能力及损害身体状况。此外,消耗品零件的使用寿命有限,如不定期更换,减少的电池容量会限制使用轮椅外出的时间,深度不足的胎纹亦容易令轮椅失去抓地力,酿成意外,造成安全隐患。

促劳福局设专项“复康用品券”

自强协会促请劳福局设立专项“复康用品券”,以共同付款形式或医疗券资助形式作经济支援。协会亦建议当局以关爱基金形式尝试推行为期两年的“复康用品券”或“肢体残疾人士复康用品维修保养资助”先导计划,发挥先导和识别作用,协助政府研究将“复康用品券”纳入政府常规的资助及服务。